本报讯(实习生 唐茹粤 记者 陈佳琳)近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举行法治副校长丛书发布暨青少年法治教育研讨会,由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编写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案例课堂》(以下简称《案例课堂》)和《青少年法治教育法律法规》(以下简称《法律法规》)两本新书首发。
据介绍,本次发布的《案例课堂》着眼“孩子们爱读、老师们爱用、法治副校长能宣”,涵盖法治文化、校园安全、家庭权益、文明上网、公共安全、特别保护六大领域32篇典型案例。每篇文章包括“案例故事”“法官说法”“法治小黑板”“锦囊妙方”“法条链接”5个板块,在图文并茂地呈现案例的同时,介绍了案例涉及的法律知识,为青少年、家长、学校等关联主体提供预防锦囊。
《法律法规》则聚焦六大保护领域的法律法规,精选上海市部分中小学校规、公约内容等,以期为校园法治建设提供优秀教学辅导用书样本。
“法槌敲响时,少年法官心底总有一份‘来不及’的遗憾,怎样才能让伤害更少?保护能不能从‘事后’走向‘事前’?”活动中,《案例课堂》编者代表徐莉法官分享了创作中的心路历程,“这本书饱含着我们更深的心意:在潜移默化中传递‘与人为善’的底色、‘坚守正道’的骨气、‘心怀敬畏’的分寸,这是法律规则背后的道德温度,更是托举孩子们勇敢前行的坚实根基。”
记者了解到,今年9月开学起,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将联合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共同开展为期一年的巡展活动,通过实体展板和电子海报等形式,将生动鲜活的法治故事送进全市中小学校、社区青少年活动场所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等,并同步向媒体投放,实现普法零距离。
发布活动后,来自上海市公检法司系统、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妇女联合会、上海市青少年事务中心等单位的实务专家,未成年人法学、教育、心理、出版等领域专家学者、一线工作者,以及兄弟法院代表60余人,围绕“青少年法治教育与法治文化认同”等议题,分别作主题报告与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