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 膏(甲文) 图二 膏(金文) 图三 咎(甲文) 图四 晷(小篆)
徐梦嘉 文 图
焚膏继晷,点燃灯烛来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出自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亦作继晷焚膏、燃膏继晷。小文谈“膏、晷”两字。
《说文解字》:“膏,肥也。从肉,高声。”正体有月的字属同形异源,小部分与月亮有关,大部分为肉字变形,与肉体有关,膏之月(肉)自然是后者,此肉本义指脂肪或肥肉,引申为“肥沃、丰润、滋润”等。《诗经·黍苗》首句“芃芃黍苗,阴雨膏之”,即意为“雨水滋润着茂盛的黍苗”。
对“膏”的解析,《说文》前四字“肥也。从肉”没有问题,而“高声”仅讲对了一点。此高在膏中不仅表声,还表示形义理。《说文》:“高,崇也。象台观高之形。”上部是尖顶,中部是城楼,下层拱门。甲文膏(图一)的上半部分是高字的省形,以肉替换拱门,此肉“高”衍义的“高级”意还在。膏,也可以是庄严“高端”庙堂中敬神的动物高级油脂。古人认为这是食品中的精华。甲文膏(图二)还有一款,肉下又有口,这不是恢复高字省去的底层拱门,而是嘴巴的口,示意此优质肉的美味爽口。
由“膏”之高的功能我认为不唯表声见解,拙文展开谈一下。资料显示,形声字在现代汉字中的比例约为90%以上,这一比例从甲骨文时期的27.24%逐渐演变至小篆的81.24%,近现代由于化学元素名称、汉字简化等缘由,多出不少形声字。我的研究认定甲骨文金文小篆中的纯形声字不到5%。我多次说过,古人不会用仅表声符的字拉郎配地去造新字。无数被认为是形声字声部的字其声部都同时表形义理。《梦笔寻踪》系列已将近千个历来被识定为形声字的声部“破译”出个中的形义理(待后人裁断)。不谦虚地讲,这是我冥行擿埴研究汉字学的一个亮点。
“晷”的甲骨文形态由“日”和“咎”组成。又要举《说文解字》的解析为例。晷:“日景也。从日咎声。”晷同样不是仅仅是形声字,咎(甲文,图三)不唯表声(古音),还以简约生动的形构表“晷”的奥义。咎是“处口”组成。处,上方一只大脚,脚底板下方一个人的构形。口,这里表示讲话,准确指讲错话。咎上加日成晷(小篆,图四)。加日的原因,需要谈到似乎不相关的“景”字。古时候没有“影”字,景是影先文,景的本义是太阳照在高台上,地上有影子。“晷”的日在咎上面,此中的咎代替景的“高台京”作日的基座。阳光照在“高台”上产生影子。也产生全字的字面意思,即晷在表示先民以日影定时外,还寓意天(日)基于人的行为和言语过失会降下的灾祸(大脚踩下)。再具体地说,远古初民务农计时依靠观察日影变换进行不同的作息。农业劳作重时节,一旦错失时节主观操作,会风雨不调,影响庄稼收成,这便是老天的惩罚。经年累月,于是先民除了定时祭祀神灵外,遂发明了测日影以及定时刻的仪器日晷。
汉字队伍中不少词语及成语与先民观察太阳与其影位有关:晷度、移晷、日上三竿、日薄西山、立竿见影、日影西斜等。
今天的日晷往往集古代计时仪器特征与当代设计艺术前卫语言的融合,以大型雕塑作品现身,成为美化街市园区景观的标志。我认为今天的日晷,还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间或可放慢脚步,等等灵魂,感受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