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6日 星期五
发布“U35”青年人才名单 杨浦  拓展“人民建”的新路径  干出“为人民”的新业绩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疆 污泥成玻璃  空瓶化艺术
第3版:要闻 2025-09-25

杨浦 拓展“人民建”的新路径 干出“为人民”的新业绩

本报讯(实习生 唐茹粤 记者 孙云)“十四五”期间累计征迁改造旧住房42.1万平方米,让2万多户的居民圆了“宜居梦”“安居梦”;18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和超四成市级科学技术奖在杨浦产生;在简化行政审批、规范行政执法等方面累计实施734项改革举措,全面打响营商环境最暖城区品牌;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主导,“人工智能+”“互联网+”为两个重点方向,在线新经济、智能制造、创意设计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科技服务、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绿色低碳四大新兴产业的“1+2+3+4”创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今天上午,在“实干绘答卷 接力新蓝图”上海“十四五”规划成果系列第6场新闻发布会上,杨浦区委书记薛侃介绍杨浦区“十四五”期间建设发展成果。

5年中,杨浦坚持把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持续加大城市更新力度,加快征迁改造速度。在5年时间内实现了三个目标、跃升了三个台阶:2022年全面完成了二级以下旧里房屋改造,2024年实现了小梁薄板房屋改造的收官任务,今年又让“拎马桶”退出了历史舞台。同时,将风貌保护、全龄友好、公园城市、韧性安全等理念融入城市更新,一体推进美丽家园、美丽街区、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努力让杨浦人民享受现代城市的美好生活。

持续推动公共服务供给提质扩面。“十四五”期间,全区民生财政投入增长了50.2%,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从43.5%增至52.3%。围绕教育和医疗这两个人民群众最为关切的领域,新建学校14个、新增学位数7070个,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打造高水平医联体,健全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制度,让群众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聚焦“一老一小”这两个最为柔弱的群体,推动普惠性托育点街道全覆盖,兴办全市首个科创园区嵌入式托育园,满足职场父母“上班送娃,下班接娃”的需求;持续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构建“下楼可享”的长者食堂网点和“银发会客厅”,打造最美的“夕阳生活”。

5年来,杨浦在推进创新发展再出发中激活创新动能、壮大发展实力。互联网“大厂”、“独角兽”、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一大批数字经济企业在杨浦链式集聚、拔节生长。人才、资本、技术、数据等各类要素自由流动、高效配置,为创新主体提供充足的“阳光雨露”。20世纪,杨浦曾创造了全市1/5工业产值,进入新世纪再次创造了一个新的1/5——去年贡献了超3200亿、占全市1/5的信息服务业营收。杨浦百强企业发生可喜变化,2020年—2024年,区百强企业区级税收总量由30.11亿元增长至62.94亿元,增幅达109%,占全区税收收入比重由27.8%增长至45%,入围门槛由560万元增长至1454万元,增幅达160%。这组数据也充分说明,杨浦的企业个头长高了、力量壮大了、贡献增多了,真正成为了杨浦的“顶梁柱”。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