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有明
尽管西医进上海滩已有百多年,但100年前个上海人,碰到头痛脑热,甚至疑难杂症,头一个想到个总归是请中医郎中。
搿歇辰光,上海滩有“十大名医”,其中一位叫陆士谔个,不光会切脉行医,还会写小说。当时个报纸侪讲伊“左手会切脉,右手写小说”,邪气结棍!
先讲伊“左手切脉行医”个事体。陆士谔对西洋个现代科技,还有声光电化,老感兴趣个。当时伊还没出名,病人勿多,就有空常去世界书局老板沈知方开个上海图书馆,天天看翻译过来个西洋书。
沈知方见迭个年轻医生介欢喜看书,就同意伊把诊所开勒图书馆里。来图书馆个侪是看书人,啥人晓得图书馆里会有诊所啦?沈知方就帮伊勒当时上海发行量最大个《新闻报》上登了则广告,没多久就有病家来请伊出诊了。
来个病人是位少妇,得仔“急惊疯”——先胡言乱语,后来神志不清,陷勒半昏迷状态。家属之前也请过两位名医,一位束手无策,另一位干脆讲:“准备后事吧!”
陆士谔搭伊诊脉后,也晓得病情严重,只有下猛药才有可能见效,但后果难讲:要么一命呜呼,要么立起沉疴。伊想,病人还年轻,精气血尚可扛住猛药,不妨大胆试一试!开了药方后,陆士谔怀着忐忑个心回诊所等消息,一夜侪没睡着。
第二天一早,病人家属就来了,讲服药后,前几天不通个两便侪通了,便里还有点瘀血;今朝早晨神志也清了点,讲肚皮饿,要吃粥。陆士谔再开调理个药,过了几周,病竟然全好了!从此陆士谔医名大振,辣汕头路开了家大诊所,每天门庭若市。
再讲伊“右手写小说”个本事。根据研究晚清小说最有名个专家钱杏邨讲,几千部晚清小说里,有十部最经典,其中就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孽海花》,搭仔陆士谔写个《新中国》。前几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把《新中国》等十部小说当“晚清十大名著”再版,还成了当年个畅销书。
祖籍青浦个陆士谔,1910年写个《新中国》里,主人公穿越到1951年个上海,发现上海个地下有地铁贯通,黄浦江上有横跨两岸个大铁桥,上海还辣浦东办万国博览会,陆家嘴成了繁华个金融中心,连来上海个外国人也兴起学汉语热……
鲁迅先生起初辣《中国小说史略》里对《新中国》评价勿高,甚至觉得是“胡扯”。后来伊仔细研究这部小说,才晓得伊个价值,就写了封致歉信,纠正了当初个误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