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医院药剂科 李玥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称“痹病”,《黄帝内经》中早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记载。蛇类药材因“搜风通络”的功效,自古便是治疗痹病的关键
上海新华路540号,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的老洋房掩映在梧桐树下。这里藏着一个关于“蛇”的故事——以乌梢蛇为核心的“痹病蛇制剂疗法”,不仅缓解了无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痛苦,更在2021年入选长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类项目。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称“痹病”,《黄帝内经》早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记载。这类被称为“不死癌症”的疾病,常导致关节僵硬、变形,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蛇类药材因“搜风通络”的功效,自古便是治疗痹病的关键——宋代起蛇类制剂已用于临床,明代《太平圣惠方》更记载多款虫蛇类治痹方剂。
光华医院与蛇药的缘分,始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一位类风湿患者依赖激素却无法控制病情,疼痛的时候,只能用信念来克制病痛。当他辗转来到光华医院后,风湿科主任团队翻阅古籍、总结民间经验,尝试用活蛇水煎液治疗,竟取得意外疗效。但活蛇受季节限制,难以稳定供应,团队又潜心钻研,以乌梢蛇为原料,搭配养血滋阴、祛风湿的中药,加入白酒制成“祛风酒”——药借酒势,不仅疗效提升,还解决了保存难题。
“当年的场面很壮观啊,那可是全院参与制蛇药工作!”退休老员工的回忆里,下了班的医生、护士甚至院长,都会自发到制剂室清洗、处理乌梢蛇,小洋楼里满是药材香气。随着“祛风酒”口碑传开,需求量加大,患者纷至沓来,医院专门成立制剂室,制定标准批量生产,让这味良方惠及更多人。
时代发展中,蛇制剂也曾面临挑战:中药制剂法规完善要求升级生产条件,野生动物保护让乌梢蛇原料供应紧张。在政策支持与全院努力下,医院改进生产工艺,建立合规的乌梢蛇原料渠道,确保疗法持续服务患者。
目前,光华医院“痹病蛇制剂疗法”包括归红祛风酒、乌梢祛风片、蠲痹强骨颗粒等,该疗法被广泛地应用于关节病临床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2021年,“痹病蛇制剂疗法”成功申遗,让这门诞生于老洋房的技艺,有了更坚实的传承载体。
一条小小的乌梢蛇,带着中医药从业者的殷殷期望,走出了洋房的小院子,走向全国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对光华医院而言,这不仅是一味药的传承,更是传统医药回应当代健康需求的生动实践——让千年智慧,继续为百姓关节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