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5日 星期六
打造街区“养老+”新阵地 “敬老月”多彩活动暖人心 实现文明创建与区域发展同频 “堵心路”变成了“顺畅路” 共享让固定车位流动起来
第5版:社区新闻 2025-10-22
从“一位难求”到“周转有序”,小区停车不再烦心

共享让固定车位流动起来

车位紧张,已成为全市各居民区普遍存在的问题,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社区找到了共享停车的破题之道,通过与周边公共设施错时停车、居民区内部共享充电桩等方式,让原本固定的停车位“流动”起来,发挥最大效用。

长白228街坊

“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共享车库

长白新村228街坊由“两万户”工人新村改造升级而来,建成两年来,不仅成了“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中心枢纽,还成了辐射周边3个居民区的共享车库,解决了50户居民的停车难题。在分配这50个车位的过程中,韵都城小区还巧动脑筋,采用摇号的方式分配车位,用透明操作换来了信任和支持。

韵都城有1615户居民,不少家庭拥有两、三辆私家车,所以尽管小区有700余个车位,但仍有200多辆车排队等待停进小区。过去,小区也曾因停车难、居民质疑物业操作不透明等问题引发矛盾。2023年,在228街坊改造竣工前,长白新村街道提前布局,通过区域化党建平台和街区治理共同体机制,与运营方协商,拿出50个车位供周边3个居民区共享停车。

征集停车需求的消息一发布,两天内就有近80户居民报名,如何公平合理地分配?图们路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龚韡介绍,党总支引领“三驾马车”建立工作小组,经过多次讨论后,采纳了一名“00后”社工的建议,开发了一个摇号小程序,公开透明的流程让居民纷纷点赞,对摇号结果心服口服。最近,街道又在协调228街坊进一步释放资源,争取通过夜间错峰停车的办法,再为周边居民区增加一批共享车位。

江浦路街道

辖区开辟1000余个共享车位

早在几年前,江浦路街道就开始创新探索,推动江浦公园地下专用车库100个车位与周边7个小区错时共享停车,并制定了《共享停车实施方案》1.0版本,反响良好。几年来,全街道范围的共享停车模式已升级到3.0版本,“共享共治”蔚然成风。

据统计,江浦路街道辖区内封闭式管理居民小区登记车辆超过7000辆,但规划停车位仅3200余个,供需矛盾突出。为此,街道组建街区停车位“共享共治”工作组,组内成员发挥各自作用。例如,居民区党组织引领“三驾马车”排摸居民需求,结合“四百”走访,优先引导早出晚归的上班族参与共享停车,还设计了“穿行车辆”制度,通过为参与共享停车的车辆回到小区提供一定的免费时长,鼓励更多居民将车停到小区外的共享车位。

同时,综合网格带领城建中心等专业部门制定了筛选共享车位的“三个合理”原则:收费合理,价格不能比小区收费高太多;时间合理,必须覆盖工作日晚间和节假日;距离合理,步行到车位距离不宜过远。依据这一原则,综合网格重点聚焦居民区500米半径内的商务楼宇、事业单位及公共设施的闲置车位,优先与积极性高的民营企业楼宇洽谈,对于意愿不强的单位,则发挥街道区域化党建平台的作用沟通协调,化解其“不在乎这些小钱”“嫌麻烦”等顾虑。

经过多年推进,江浦路街道已经通过街区单位“共享共治”方式,开辟出江浦公园、江浦市场所和海烟销售门户、海上海商务楼宇、上海医药职工大学等多处,总计1000余个共享停车位,缓解了市民停车难题。同时,街道还开发了“共享停车小程序”和共享停车地图,方便市民查询使用。

延东小区

共享充电桩缓解充电难

长白新村街道的延东小区有200余辆新能源车,在机动车总数中占比超过1/3,家门口“充电难”一度成为众多业主的“心病”,部分业主不得不专程开车去附近的商场或商业充电站充电。

为此,街道和“三驾马车”多次组织居民代表协商、公示并优化方案,最终决定与新能源企业合作,由企业出资建设首批60个充电桩,并负责后续8年的维修保养,而充电收益的10%纳入小区的公共收益账户。去年10月,在广泛征求居民对充电桩选址的意见后,充电桩全部安装完成,可同时为120辆车充电,且实行阶梯电价,居民根据需要扫码付费即可。如今,这些充电桩广受好评,第二批已增加12个充电桩,后续还将根据居民需求灵活增设。

本报记者 孙云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