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华
宁波月湖,风光旖旎,肇始于唐,繁荣于两宋,至明清异彩纷呈。彼时,在环湖一带,官员及学士广置宅第及书院精舍,逐渐形成了连片的街区。唐代诗人贺知章、北宋名臣王安石、明清望族屠氏家族、清代通政使童槐等都在此居住过。明嘉靖年间兵部侍郎范钦在月湖街区内建“天一阁”藏书楼,历经沧桑保存于今。据悉,历史上月湖街区内曾有名人寓府九十余处,书院书楼二十余处。宁波市城市形象主题口号“书藏古今,港通天下”,前半句就源于“天一阁”。月湖历来是宁波的文化中心,曾有“一部甬城史,半部在月湖”之说。
近日笔者去宁波,便去打卡“诗情湖西”。“诗情湖西”东起偃月街、西至长春路、南接三板桥、北傍中山西路,面积虽不大,但被列为宁波市文保房的有5幢,分别为拗花巷的屠宅、青石街的洪宅、张家祠堂、惠政巷的民宅及崇教巷的延寿堂。位于拗花巷19号的屠宅是“诗情湖西”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建筑。大门为牌楼式砖雕门,门额上方有“屠盧”两字。整幢房屋是三进四明堂,主体建筑坐西朝东,其北侧的山墙前半是马头墙,后半是观音斗,这在宁波清代建筑中较为罕见;进入大门后先是月洞门,接着是大明堂和三进大屋。二楼是重檐硬山顶房,一排连式的走廊精致硕大,上面雕刻着各种精美的花纹图案,显得气派典雅。
“屠氏别业”的主人屠继烈是晚明文人领袖屠隆的后裔。屠隆在文学上和唐伯虎齐名,戏曲方面的成就可比肩汤显祖。屠继烈官至广东省督粮道加盐运史,为官之余酷爱藏书与书法,家有藏书万卷。屠氏家族自明朝起就是宁波城内“四大望族”之一,除屠隆外出过明朝政坛的“屠氏三杰”——一品吏部尚书屠滽、都察院左都御史屠侨、兵部侍郎屠大山,还有明代杰出的生物学家屠本畯、清代兵部尚书屠粹忠等。我国首位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也是屠氏家族后人。
不久前,笔者采访曾受到朱镕基同志表扬的上海市劳动模范、原上海刀片厂厂长屠恒平。他的办公室里放着好几本“屠氏家谱”。他告诉笔者:他是“甬上屠氏”二十一世后裔中的恒字辈,和屠呦呦的哥哥屠恒学同辈,屠呦呦是他的堂姐。笔者将“诗情湖西”中屠宅开放的消息告诉他,他高兴地说:以前只知道尚书街屠滽宅第“尚书第”被列为宁波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屠滽公墓道”立牌重建,屠呦呦自小居住过的开明街26号姚宅也修缮一新,入选第一批宁波市历史建筑。现在屠继烈旧宅也开放了,这是宁波市各级政府部门对“甬上屠氏”的关心和肯定。
从屠宅出来,漫步在“诗情湖西”,小巷曲折、老宅幽深、马头墙高耸,砖瓦脊里渗透出来的是百多年的印痕。下午的阳光穿过时间的缝隙,映衬在老宅的木格窗棂上,传递出一片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