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5日 星期六
打造街区“养老+”新阵地 “敬老月”多彩活动暖人心 实现文明创建与区域发展同频 “堵心路”变成了“顺畅路” 共享让固定车位流动起来
第5版:社区新闻 2025-10-22
协同力量精准施策

“堵心路”变成了“顺畅路”

北站街道

畅通出行路

早高峰的七浦路商圈塘沽路,曾经非机动车道被各类车辆挤占,行人通行困难。如今,这里人车各行其道,秩序井然。

“现在顺畅多了!”居民李女士道出了大家的心声。记者获悉,今年以来,静安区北站街道通过12345热线陆续收到多位居民反映,辖区部分商圈、小区存在停车难、道路拥堵等问题。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北站街道主动分析问题堵点,聚焦商圈拥堵、小区出行难、景区大巴占道三大痛点,以党建引领“多格合一”机制,协同多方力量精准施策,将曾经的“堵心路”变为“顺畅路”,切实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街道启动“多格合一”机制,由相应街道领导和网格长牵头,联合城运中心、综合行政执法队、楼宇物业等共同制定方案。一方面,通过分区划线明确秩序,实现“车归位、路畅通”;另一方面,加强动态巡查巩固成效,及时疏导潮汐车流,从源头减少车辆滞留。

乌镇路上一小区居民通过12345热线反映,小区新建人行出口与原非机动车停车位距离过近,加上部分机动车占道,导致出行不便和人车混流隐患。一位居民抱怨道:“我提着菜、推着婴儿车,出个小区还要绕行20米,实在不方便。”

依托“多格合一”平台,街道联合派出所、物业等部门实地勘察,从“空间”和“安全”两方面着手整改。通过空间重构优化布局,在小区人行出入口划定黄色警示线明确禁停区域,同时调整非机动车停车划线,新划白色停车线规范车辆停放;通过人车分流筑牢防线,在市政道路安装柔性红黄立杆和反光警示柱,实现行人与车辆分离,既杜绝机动车占道,也为老人、儿童出行增添安全保障。

此外,国庆路上某小区居民也反映:“小区紧邻四行仓库纪念馆,小区门口天天停满旅游大巴,严重影响出行。”

考虑到纪念馆的旅游需求与居民的出行权益,街道采取“疏导结合”的策略,安排驾驶员前往指定区域停车,同时开展线上+线下双引导,现场增设上下客点及驿站标识,由劝导员引导大巴“即停即走”。如今,小区周边道路恢复畅通,既保障了游客参观便利,也解决了居民出行难题。 本报记者 陈佳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