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学的教师办公室,并没有特别宽敞。但是,在一间间并不宽敞的办公室里,每名老师的办公桌前都放着两把椅子——一把是老师坐的,还有一把是留给学生的。在课间,学生可以随时来找老师问问题,也可以来聊天。
这是上海市特级校长、特级教师、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学党委书记金琪日前在徐汇区“双特”联谊会“特级校长开讲啦”活动上分享的故事。
轻松相处
拉近师生关系
“两把椅子”的想法,来自多年前一名青年教师的灵感——初登讲台,带教老师总是会“突然袭击”来听她讲课,久而久之,这名青年老师发现了规律,只要教室后排多了把椅子,就意味着这节课师傅要来“督战”了。她想到,学校提倡教师面批作业,如果在自己的办公桌旁放把椅子,是不是也表明了老师的一种姿态。
拥挤的办公室内,老师坐着听,孩子站着说,这是常态。一把可以安心坐下的椅子,给孩子们心理上带来的变化,是悄悄发生的。“在问老师问题前,不需要做心理建设,或者羞于开口,师生交流起来从来没有距离感,我们甚至会主动和老师分享自己的心里话和小秘密。”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的校友陆子暄回忆,正是这种轻松的师生相处模式,养成了同学们落落大方的人格气质和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
办公室“坐谈”时间,也帮助老师发现了学生心中的小秘密。数学曹老师发现小杨近来有些萎靡不振。面批作业时,曹老师了解到,小杨父母因装修房间意见不合正在闹矛盾,导致小杨心绪不安。于是,曹老师做起了“亲子老娘舅”,为小杨家进行调解。很快,小杨一家的生活走上了正轨,夫妻关系、亲子关系都得到了改善,小杨在学校的表现也越来越好。
“独家秘籍”
激活前行力量
“教育,怎样才能真正触及心灵,让成长自然发生?”金琪说,作为一名从教四十余年的德育实践者,这是她想得最多的问题。1998年,老校长庄中文赠予她这名新党员一本小本子,希望她“多学习、勤剪报”。她养成了记录与反思的习惯,从老校长那里体悟着“近、小、实、亲、活”的德育智慧,也带领每一名教职员工,都成为“育德”的参与者。
结合校本读本《五常新说》,西南位育中学“五常新说小讲堂”把现代思想有机融入“仁、义、礼、智、信”中华伦理精髓,为中学生铺就生命底色。班主任李老师得知部分同学将在双休日晒支付宝余额,担心攀比成风。于是,李老师结合年级德育主题“立志定位”,在“五常新说小讲堂”里,先请学生们站在学校的操场上,看看可以观察到什么,再让他们站在学校的最高处——屋顶花园眺望操场,启发同学们思考、讨论从中得到的启示。学生们认识到了站得高、望得远的道理。慢慢地,他们把眼光放向了更大的世界,去思索“小我”与“大我”的关系,学会运用“中和位育”的思想看待“进与退”“得与失”“高与低”。
在家里和爸爸妈妈闹不愉快了,考前心情烦闷,没有选上班委……不顺心的时候,学生们会拿出老师给的西位“独家秘籍”,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拿出纸笔,沉下心来,分析心情不佳的原因和破解的办法,激活继续前行的力量。
金琪坦言,学校也一直在思考,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作为一所拥有七年一贯长周期办学实践的完中,应该怎样体现人才培养的独特性。一方面,学校创造“科文互融”的课程生态,让传统文化课程与现代科技教育相得益彰,另一方面,七年一贯的长周期办学模式,也拉长了育人战线,让老师们可以用更从容的节奏,陪伴孩子度过青春期的关键阶段。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