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6日 星期日
公告 出入境航班量同比增长5% 也谈家政员工化 执秆为画  点草成金 小网格撬动大治理
第5版:上海新闻/公告 2025-10-26

也谈家政员工化

李一能

昨天在家看到一条新闻,上海将推动家政服务业向员工制转型,计划三年内培养一批员工制家政企业。正巧我家钟点工阿姨正在边上干活,就和她聊了起来。

这位阿姨最早也是在平台上认识的。在遇到她之前,找阿姨的难度堪比相亲,过程漫长而艰辛,换了不知多少位。直到遇见她,双方对彼此都满意,于是就固定了下来。几年相处,感觉处成了家人,可以完全信任,家里没人都可以让她开门打扫,回想起来真是不容易。

当聊到“员工化家政”这个词,她思考了一下说:“感觉不太适合我。”阿姨告诉我,当家政活儿比较少的时候,她会去平台接单,但像她这样找到几个稳定客户后,一般就不需要再刻意找活儿了。也就是说,阿姨是跟着雇主走的,这个职业到了一定阶段后,对平台和企业的依赖度并不高。

另一个原因是社保。我们除了第一次通过平台支付外,后来都是直接转账,阿姨自己缴纳社保,她觉得这样比较灵活。但如果通过企业雇佣,缴纳社保会让她的到手工资下降,也可能会造成雇佣成本上升,这势必会降低她的竞争力。

我觉得阿姨的观点很实在,这正是员工化家政推进过程中必须直面的问题。站在公允的立场来看,有没有必要做这件事?短期来看效果不好说,需要克服的挑战却一大堆,但从长远来看,我觉得还是有必要的。

为什么找到一个好阿姨就要当成宝,恨不得相守到老?正是因为目前家政行业的整体职业素养还不够高。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一个办法:通过企业实现规范管理、职业培训和强大的后端支持体系,让找一个好阿姨变成找一个好体系。前者只能碰运气,而后者则可以提供稳定、规范、长久的标准化服务。

其实站在“大家政”的视角,育儿、养老护理等分支职业,类似的改变早已发生。企业化、专业化一定是趋势,能给予双方权益充分保障,并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抗风险能力。最重要的是,能让匹配到好阿姨这件事更简单,万一阿姨有事请假,也不会再有“天塌了”的窘迫吧。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