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丹志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安全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10月26日至28日,第47届东盟峰会及系列会议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尽管有暗流涌动,和平、合作和发展依然是此次峰会的主旋律。
美日高调刷存在感
这一次,美国总统特朗普高调出席东盟系列峰会,试图在安全和经济两个领域彰显其本人及美国的存在感。
特朗普见证泰国和柬埔寨签署边境和平协议,但事先要求中国不参加仪式,罔顾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在推动泰柬和平谈判进程中所发挥的建设性作用。这般“小心眼”恰好印证美方在政治、安全领域对中国的猜忌、防范和打压。在经济领域,美国与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和越南10月26日签署一系列贸易和关键矿产协议。美国与东南亚四国签署矿产协议,是美方应对中国对稀土出口管制的措施之一。此举旨在实现所谓供应链多元化,实则是近年来美国针对中国采取的“脱链脱钩”政策的延续。
此外,首次参加东盟峰会及系列会议的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在峰会发言中强调,将加强东盟海上“安保能力”,还表示希望将新的“政府安全保障能力强化支援”框架扩展至更多东盟国家。日本此举可能会对部分南海周边东南亚国家形成消极暗示。
四大亮点值得关注
“包容性和可持续性”是此次东盟峰会的主题。涌动的暗流以及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并不能阻碍东盟团结应对地区挑战、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决心。回顾此次峰会及系列会议,有四大亮点值得关注。
一是随着东帝汶加入东盟。在不确定性日益凸显的背景下,东盟不仅没有成为一个日薄西山、走向分崩离析的组织,反而实现了成员的壮大,继续谱写联合自强的新篇章。这充分彰显了东盟作为中小国家组成的地区性组织的代表性、开放性和包容性,也体现了东盟内部的团结和步调一致。
二是东盟在地区事务中的中心地位再次得到确证,作为一个地区性组织正日渐成熟。
本次系列峰会汇聚东盟所有成员国及中国、美国、日本、印度等3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是东盟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会议之一。中美经贸磋商、美俄制裁博弈等议题与峰会进程交织,峰会期间举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会议及亚洲零排放共同体领导人会议,以及多国领导人的互动,均凸显出东盟作为多边外交平台的重要性。在东盟共同体建成10周年之际,东盟峰会及系列会议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多边平台之一,影响力远远超出东南亚,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和关注。
三是峰会及系列会议成果丰硕。今年5月26日,在吉隆坡举行的第46届东盟峰会通过《东盟共同体愿景2045》并发表“吉隆坡宣言”,共同构成“东盟2045议程”,为东盟国家未来20年发展绘制了蓝图。本次峰会及系列会议不仅务实推进“东盟2045议程”,也为新形势下东盟与外部世界进一步开展合作指明了方向。会议期间签署84份文件,涉及地区安全和发展的关键议题、领域,为今后进一步推进相关国家间双边、小多边及更为广泛的区域合作打下基础。
四是中国与东盟合作再上新台阶。近年来,国际上部分政治势力处心积虑围堵、打压中国,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但中国与东盟合作总体上保持健康发展的势头。在此次峰会及系列会议的中国+东盟峰会期间,中国和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双边经贸合作扩容提质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中国和东盟正在协力为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增加确定性,成为主权国家与地区组织合作的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