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06日 星期四
从需求出发,关注年轻患者群体 “胃里长石头”?警惕胃石症来袭 科学翻身门道多,帮助卧床者远离压疮 吃动平衡控体重 强健骨骼助长寿
第16版:康健园 2025-11-03

科学翻身门道多,帮助卧床者远离压疮

2025年最新版《压力性损伤护理指南》强调,科学翻身是预防压疮的核心措施。在此,为居家照护者提供一套“翻身护脊”实用方案。

压力性损伤(俗称压疮、褥疮)是长期卧床老人的“隐形杀手”,轻则皮肤破损,重则引发感染甚至危及生命。当人体以不同的姿势长时间卧床后,容易发生压疮的部位不尽相同。仰卧者易发生压疮的部位主要有背部、肩部、骶骨和脚跟;耳朵、肩、肘、髋关节、膝关节和脚踝是侧卧者易发生压疮的部位;长期坐位者的压疮则常见于后肩、尾骨和坐骨。

科学翻身三步法

科学翻身是预防压疮最有效的基础护理手段之一。对于长期卧床者来说,合理的翻身频率与姿势、科学的减压措施、细致的皮肤观察和充足的营养支持,都是守护健康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明确翻身频率。每2小时翻身一次,夜间可延长至3—4小时。消瘦、水肿、糖尿病患者需缩短至30分钟—1小时,以有效减轻局部受压时间。

其次,要掌握正确的翻身姿势。推荐的是30(B000)侧卧位,可用楔形垫或软枕支撑身体,避免脊柱扭曲。翻身时应避免拖拽,应轻轻抬起身体,保持头、颈、躯干在一条直线上。夜间可使用带有夜光标记的翻身垫提示时间,帮助护理者减少体位重复并确保翻身规律。

另外,巧用减压工具能显著降低压疮风险。选择交替充气型气垫床是常见做法,压力值应维持在30—50mmHg。对于骶尾部、足跟等易受压部位,可使用凝胶垫或泡沫敷料进行重点保护,从而进一步分散压力。在每次翻身后,应仔细观察并记录皮肤状况。用手触摸皮肤温度,检查是否出现红斑或硬结,并在记录表上标注翻身时间、体位与皮肤状态,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并进行处理。

护肤与营养不可或缺

皮肤护理与营养支持堪称预防压疮的“黄金搭档”。皮肤保护需遵循清洁、保湿、隔离三原则。每日应用温水擦拭皮肤,避免使用碱性肥皂;皮肤干燥者可涂抹凡士林保持湿润;如有失禁情况,应使用含锌氧油膏或水胶体敷料隔离尿液刺激,防止皮肤破损。

在营养方面,应强化蛋白质与维生素摄入。建议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不少于每公斤体重1.2克,例如体重60公斤的老人每日需约72克蛋白质,可通过鸡蛋羹、豆腐等食物摄取。同时补充维生素C(柑橘类水果)和维生素E(坚果),有助于促进皮肤修复与创面愈合。

给常见问题支招

面对护理中常见的问题,也有相应的解决方案。若长期卧床者抗拒翻身,可在翻身时播放轻音乐以放松情绪,翻身后适当按摩受压部位,缓解不适;也可借助带扶手的翻身椅等辅助工具,提升安全性与舒适度。至于气垫床是否能完全替代人工翻身,答案是否定的。即便使用气垫床,也应配合每2小时翻身,否则局部压力仍可能过高,引发皮肤损伤。在护理过程中,还需警惕风险信号。一旦皮肤出现紫色或栗色斑块、局部疼痛加剧并伴有渗液,或体温升高等情况,可能提示感染,应立即就医治疗。

预防压疮是一场持久战。只有将科学翻身、皮肤管理与营养支持结合起来,才能让卧床老人远离“隐形伤害”。

张晴雯(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消化神经内科伤口专科护士)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