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0日 星期一
宿碧波岛 荷塘那一束光(油画) 作者和读者 感恩每一份善意 半路 自重 数字社交
第10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2025-11-09

自重

陈世旭

我上初中的时候,课本上有《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时齐国的官员邹忌明明没有“城北徐公”好看,但妻子因为偏爱说他好看;小妾因为惧怕说他好看;客人因为有事相求说他好看。幸好他有起码的自知之明,不但明白了其中道理,还把这道理告诉了齐王,让后者也知道了听取和采纳意见时要分辨什么是有益的,什么是无益的甚至别有用心的。

可惜那时候我读书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不懂得把这些道理跟自己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多年后,在一个社团任职,常常题写毛笔字。每次写完,听到的是一片叫好,有同事,有客人,也有家人。全不想同事叫好是友情;客人叫好是礼貌;家人叫好是鼓励,竟至飘飘然,以为真的成了书法家。

有一天终于被狠狠教训。

随一帮文人采风,每到一地,主人必备笔墨纸砚,请客人“留下墨宝”。我自我感觉良好,每次都踊跃上前,依旧是只听见起哄,看不见冷眼,更不知背后的指谬和嘲讽。直到整个采风行程后期,到了“留下墨宝”环节,同行的文人不再围观,而是另择他处挥毫泼墨,相互讨要墨宝,不再看一个假书法家浅薄轻浮、洋洋得意的丑态。剩下我案前冷落,四顾茫然。我深受触动,回家,将笔墨纸砚一概转送他人,免得再出洋相。

然而,世界上缺乏自知之明的远不止我一个。一位我认识的老前辈,退休前几年开始学书画,不久就出画册,开画展。各方一片赞誉,还有人纷纷争购,一时洛阳纸贵。老前辈很欣慰自我角色转换的成功,退休后建了个人书画馆,没想到开幕那天门可罗雀,等了半天,只来了几个早已退休的老同事。

联系自己之前的遭遇,我忽然明白,这两件事,错都不在别人,而在自己,在自己的不知自重。

关于自重,古人有许多教诲。当代书法家启功先生生前有句话很好懂,也特别有力:“自重则威,知止有定。”

我理解,“自重则威”就是自珍自爱,才能让人尊重;“知止有定”,就是知道分寸,适可而止,不知止者必然在人前失态。有清楚的角色自知,知道什么是自己应该获得的,什么是自己不应该享有的,然后处于与自己的角色相应的位置,这是一种必要的修养。

国外某专业机构有一个调查,接受访问的人百分之八十五认为自重极其重要,觉得它不重要的一个也没有。自重的定义众说纷纭,但肯定不是自我中心,不是骄傲,更不是放任。在一群人中不知天高地厚地一味张扬表现其实是一种愚蠢。当然你也可以选择我行我素、笑骂由人,但那也应该明白完全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毕竟有些自私,同时要有承担被孤立的足够的心理准备。

自重是一种健康的自我形象。自重的人对自己有接近正确的认识,同时尊重别人,注意自己的言行不影响别人,更不伤害别人。自重的人能感受周围和自身的一切,做自己生活以及所经历、所领悟和所发现的事物的主人,并对其承担责任。自重的人会给自己一个生活方向,尊重别人,从而得到别人的尊重。只有自私自利的人才会以为这个世界只有他一个人。

自重和尊严连在一起,自重和名誉连在一起,自重和人的价值连在一起。山自重,不失严峻;海自重,不失雄浑;人自重,才有相应的分量。当你的自我感觉超过了你的实际分量,当你去追求一个对你来说名不副实的名头,当你去攀附一个对你来说高不可攀的目标,很不幸,那你就连原有的分量也失掉了。难免遭受别人的轻视、白眼甚至屈辱。生活中有许多受辱常常就是因为不自重。

《淮南子》说“精者神之气,神者人之守”,如何守住这个精神气?唯自重而已。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