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0日 星期四
穆桂英挂帅(设色纸本) 不被大风吹倒 新茶陈酿自逍遥 被食物改变,被文学拯救 在漓江,想起钱起名句
第13版:夜光杯 2025-11-20

不被大风吹倒

凌仕江

前些天逛书店买了两本书:莫言散文集《不被大风吹倒》和加西亚·马尔克斯遗作《我们八月见》。

两位“诺奖”作家的作品都有我熟悉的气味,他们的多部代表作,我都曾研读,尤其是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前阵子应某杂志之邀,我为读者作了解构分享。莫言先生的书,因我们皆有乡村生活和从军经历,阅读起来就有了几分早熟与晚熟的分辨。回家后,躺在沙发上,迫不及待打开《不被大风吹倒》,先扫了几眼目录,似曾相识的感觉明显,有的标题竟让我条件反射到他的其他著作内容里。

过些时日,我又打开书,选择性地读了开篇几则短文,感觉来了。“风”在莫言笔下像一个隐秘的寓言,暗藏锋利的时代划痕。他写到风中禅、风中的人和故乡等,尤其是他写到当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面对喧嚣与真实,自己所持有的“心如巨石,八风不动”给我印象深刻。所谓“八风”指利、衰、誉、毁、称、讥、乐、苦,四喜四悲,风口浪尖,承受住的人都不是凡人。

刷到过一个视频,王安忆老师接受记者关于作品与“现实”的采访,她讲自己的文学创作基于写实派,习惯取材现实再进入创作,不像她佩服的天才作家莫言,可以天马行空。

合上书,忽然心有所感:就文学创作规律而言,“快”和“慢”,“多”或“少”,都强求不得,我们要遵循人生成长的自然与必然规律;尽可能不重复自己,更不要重复他人;无条件接受上苍对你的恩赐;绝不允许拔苗助长。我警告自己,在自愿选择的文学世界里,要经得起岁月的考验,敬畏时间长河里的“缓慢”流淌与等待,不要在所谓捷径中,强迫自己写下不真实的内心状态。

此文尚未收笔,微信传来卫锋消息:仕江,我这边风大雨大,今晚的文友聚会,我就不过来了。抱歉!

这是八月行将被水深火热的鬼天气带走所剩下的最后三天,我知道文友约定的文学烧烤谈今晚不会被取消。不到60秒,我索性回复道:我这边一颗雨籽也没打,你那里风雨再大总会停歇,来吧,你不会被大风吹倒!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