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招新要求80%的新入职员工来自传统金融专业之外,校企合作班也要求大量跨学科背景生源。近日,在上海财经大学举办的数智新财经教育研讨会上,来自产业和院校的嘉宾提出了共同的思索:财经人才需求图谱正在被彻底重绘,教育将如何回应这场变革?
需求之变:从“柜台操作”到“智能投顾”
“传统银行业务、投行、证券分析呈现收缩趋势;而财富管理、智能投资、绿色金融等领域人才需求激增。”上海财经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彭曦指出行业正在发生的变化。
基础柜员、人工信贷审核、基础财会人员等能被标准化的基础岗位正加速被淘汰,彭曦举例,能从财报里挖掘数据趋势、掌握Python实战能力的统计学学生,在财经大数据、智能投顾场景里会特别受青睐;既有财务、营销、管理、数据分析的基础,又有扎实外语能力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电商出海、文化输出、跨国运营这些领域,会具备显著的竞争力。
能力重构:懂财经、通技术、善创新
多位财经院校掌门人在论坛上提出:面对AI浪潮,财经人才培养必须转型。“我们提出‘数智新财经’战略,改革财经教育的内涵。”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的发言掷地有声。
改革的核心,是打造“懂财经、通技术、善创新”的复合型人才。今年上海财大以前沿交叉书院为试点,打造“财经+数学”前沿交叉的、高水平产学教融合平台;推进数字、经管和人文学科微专业建设,建设人工智能前沿、数智金融等10个微专业。中央财经大学正通过与顶尖理工院校合作设立联合学位、整合校内资源、推进本硕博贯通培养、加强与大企业产学研合作等系列举措构建育人新生态。
“中国财经高校要面向未来场景,探索新模式、新规律。”刘元春介绍,上海财大今年推出的“匡时财经教育大模型”已升级到“2.0”版,校企合作构建高质量知识库,覆盖金融推理大模型、评测标准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发了“全球经济智思体”,赋能人才培养和科研,也服务政府和企业。
教育范式:从“知识传授”到“场景驱动”
“AI将重塑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范式,教学重点应从知识传授转向知识创造。”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王擎介绍,学校正推进学科交叉,打造创新平台。
转型的另一个关键在于打通产学研用的“最后一公里”。上海财大与阿里巴巴、蚂蚁集团等头部企业深度合作,共建数字经济学院和联合实验室;更进一步利用国家级科技园区优势,全面改造升级为金融科技主题创新中心,并计划联合政府、企业设立科创基金,旨在打造真实的研发与创业场景。
本报记者 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