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2日 星期六
结婚启事 以一往无前奋斗姿态扎实推进各项事业 稻田边飘来羊肉香 从住处到心安处 降温不慌,上海“菜篮子”量足价稳
第5版:上海新闻 2025-11-21

降温不慌,上海“菜篮子”量足价稳

社区菜场绿叶菜鲜嫩便宜,生鲜平台时令菜同步开售

明天将迎来小雪节气,上海首场寒潮也已如期而至,但市民的餐桌并未受此影响。

记者走访发现,社区菜场里绿叶菜鲜嫩饱满,生鲜平台上带着严霜浸润的“时令鲜货”悄然上架,这份独属于冬日的鲜甜滋味为市民餐桌添上了好滋味。

蔬菜供应有保障

在闵行区伟都菜市场,记者看到,蔬菜摊上整齐码放着白菜、卷心菜、上海青、油麦菜、广东菜心等十余种绿叶菜,新鲜水嫩,品种丰富。65岁的宋阿姨常来此买菜,只见她挑选了一把韭菜、一颗杭白菜和一袋上海青,一共花了18.1元:“家里就我和老伴两个人,这些菜够我们吃两三天了。今天晚上包点韭菜鸡蛋馅的饺子吃,明天再炒个青菜。”

2元/斤的大白菜、5元/斤的生菜和上海青……寒潮来临后,这里的蔬菜价格走势总体平稳。摊主告诉记者,这些蔬菜大部分来自外省市,少量产自上海本地,货源一直充足稳定,她说:“寒潮时,蔬菜进货价并没有上涨,油麦菜、上海青等个别菜品的进价甚至还便宜了几毛,根据往年经验来看,等到真正入冬后,菜价可能会出现小幅上涨,但这都是正常的波动。”

江桥蔬菜批发市场,前些日子就为迎接寒冷天气做足准备,市场管理方积极调度各地蔬菜,确保青菜、塌菜、白菜等应季蔬菜货源充足。目前,市场上以本地小青菜及江苏产区花菜等绿叶菜为主,供应充足。从市场数据监测来看,当前蔬菜价格与往年同期变化不大。

江桥蔬菜批发市场蔬菜部副经理何夏清表示,尽管气温降幅明显,但白天阳光充足,加之前期气候较为适宜,蔬菜长势良好没有受冻的迹象。除了上海的地产蔬菜及江苏产区的绿叶菜,福建、云南货也陆续到来,蔬菜供应总体有保障。“最近两天江桥市场的日均蔬菜供应量仍保持在5000吨左右,备菜充足、供货稳定。下个月将进入蔬菜供应的高峰期,我们正不断加强产地对接,如云南产区的叶菜类、豆类,福建的冬笋、茄子和海南的辣椒类等季节性商品,能够充分满足市民需求。”

霜打菜抢“鲜”上市

“霜打菜甜如蜜。”气温骤降的同时,冬日独有的“霜打菜”也迎来最佳赏味期,成为消费者餐桌上的“时令新宠”。

所谓“霜打菜”,就是霜降过后,昼夜温差显著拉大,蔬菜为抵御低温环境,会主动将体内的淀粉转化为蔗糖、葡萄糖等可溶性糖分,以此提升细胞液浓度抵御严寒。这种自然转化不仅让蔬菜口感变得软糯清甜,原本粗硬的膳食纤维也更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这两天,线上平台抢先上市了“霜打菜”。11月起,叮咚买菜就推出了“高山霜打菜”系列,集中上线霜打皱叶青菜、高山白萝卜等近30款特色品种。记者了解到,这些“高山霜打菜”大多产自贺兰山、天目山等多个高山产区,依托“产地直采+全程冷链”模式,实现田间到餐桌最快24小时直达。

在海拔超1000米的贵州遵义大娄山直采基地,清晨的菜畦里,鲜嫩的菜叶上还凝结着未消融的薄霜,农户们正趁着晴好天气采摘第一茬霜打菜。“这里海拔超过1000米,10月底就开始了第一次下霜,比平原地区早了近一个月,”基地负责人汪老板一边麻利地打包蔬菜一边介绍,“你看这菜叶子虽带着自然褶皱,尝起来却是格外地清甜。”

“这些产区平均海拔超800米,纯净的自然环境让蔬菜积累了更丰富的营养物质与风味。”叮咚买菜霜打菜项目负责人徐其超介绍,平台要求菜品需满足“露天种植、海拔800米以上、低温5摄氏度以下超3天”核心条件,经农残检测与口感测评达标后方可采收。平台数据显示,该系列上线一周复购率已达35%。后续,云贵等产区的特色霜打菜将陆续补仓,供应期可延续至明年1月底。

而在市中心的宁海路菜市场,霜打过的小青菜正热销。“郊区气温低,稍微有点霜,小青菜就好吃了。”摊主说,当天进的青菜半天就卖完。而在伟都菜市场,蔬菜摊主也说:“每年霜打菜都卖得很好,最近有好多人来问我什么时候能到货。” 本报记者 张钰芸 通讯员 闫锦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