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9日 星期日
我们的脸正变成别人的生意
第15版:刷脸时代 2019-11-04

我们的脸正变成别人的生意

王仲昀

2019年6月30日,浙江宁波,市民体验支付宝刷脸支付功能。

2019年9月18日,江苏镇江,在江苏大学京江学院第二食堂,学生购餐后“刷脸”支付。

技术缺陷与盗刷风险这二者并存,以及国家在这一领域的监管并未到位,这一切都意味着至少在目前,刷脸支付作为一种新的支付方式难以成为主流。

记者|王仲昀

现在的中国,尤其是在大城市里,基本进入了无现金社会。

不论是菜市场买菜,还是街头的煎饼摊,手机二维码一扫便完成了支付。只要带着手机,走遍天下都不怕。不过最近,一种比手机支付更为新颖的支付方式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它便是刷脸支付。

刷脸支付,又称面容支付,是一种无需介质的最新支付方式。现代社会每一项新技术兴起时,总会有人为其创新而叫好,亦有人担心不成熟带来的风险,刷脸支付同样逃不掉这般命运。作为一种支付手段,有人试图通过推广它以谋利。那么,刷脸支付的应用、推广,是不是新一轮商机?它真的能替代手机支付吗?

巨头的线下市场之争

刷脸支付的基本原理并不难,主要是将终端硬件采集到的信息,与云端存储的信息进行比对,看信息是否一致,然后解锁完成人脸支付。这一技术早已实现,但是将刷脸支付推向市场,推向千千万万消费者的不是别人,正是如今移动支付的两大巨头——支付宝与微信。

去年12月,支付宝推出了刷脸支付设备“蜻蜓”。这是一款长得像iPad的电子设备。它们被摆在商户的收银口,用户不用手机,直接通过摄像头扫描人脸,即可完成支付。支付宝官方曾经表示,之所以把它取名为“蜻蜓”,是希望它能像拥有2.8万个复眼的蜻蜓一样,快速、准确地识别物体。3个月后,微信也推出了自己的类似产品,名字很有意思,叫“青蛙”。“‘青蛙’是吃‘蜻蜓’的。”一位刷脸支付设备的服务商说道。

巨头一上场,就火药味十足。在推出第一代设备后,支付宝并没有停止自己的更新。今年4月17日,蚂蚁金服在北京举行的一场活动上不仅推出支付宝新一代刷脸支付产品——蜻蜓2.0,还表示未来会投入30亿元让刷脸支付全国普及。

进入2019年下半年,从双方的动作来看,似乎都想要加快占领刷脸支付这一领域的步伐。支付宝已将“蜻蜓”更新换代到第三代,机器类型也开始多样化。而微信也不甘落后。目前,微信将推广的重点放在全国各地的大型超市和卖场,在这些超市的收银处,“青蛙”并不罕见。

支付宝与微信作为介质推动的移动支付,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已经赢得多方赞誉。基于此,很多人也对两大巨头领衔的刷脸支付抱有美好的期望,认为它会复刻扫码支付的巨大成功。而巨头们见此现状,一拍即合,便开始了大规模的推广。

目前,两大巨头争夺市场的方式,主要是加盟代理:巨头先授权给服务商,服务商再去全国发展代理。今年以来,在各大社交平台,都可以看到刷脸设备招商加盟的广告,其用语极具诱惑力:“万亿规模市场”“风口项目,抓住机遇,成就未来”。以网络问答平台“知乎”为例,《新民周刊》记者看到,在“刷脸支付”这一词条下的讨论,已经被一个叫作“越客科技”的官方账号刷屏。而根据天眼查显示,这家公司的主要业务便是推广刷脸支付。“刷脸支付不仅仅是支付,更重要的是支付+传媒+营销,这是一条阳光大道。”越客科技在自己的文章中写道。

这真的是一条“阳光大道”吗?《新民周刊》记者了解后发现,至少在目前,这仍旧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揭秘刷脸支付推广:入行有风险,套路需谨慎

按理来说,刷脸支付本身只是一种新的支付方式,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相信它是一轮巨大的商机呢?这就离不开其推广方式。作为产业链的最上游,支付宝与微信为了打赢这场“推广战”,都为自己的代理商和推广商准备了各种奖励与范例措施。简单来说,推广的人每让一台设备投入使用,便能得到上一级的补贴。而为了将这种补贴最大化,就必须把设备不断推广下去。

安徽的陶先生于今年7月开始成为自己所在城市的一名刷脸支付代理商。当时他经朋友介绍,和其他圈内人一样,起初也认为刷脸支付能够得到推广,自己能够靠它赚钱,便带着启动资金成为一名“地推”。“我其实属于中间那一环的代理商,我从上面省级的代理商‘拿货’,就是刷脸支付的设备。当时蜻蜓2代的官方售价是1999元,但是我们拿到手实际上只要1599元。”陶先生对《新民周刊》记者说道。

至于如何在推广设备的过程中赚钱,陶先生表示这根据不同的商家会选择不同的推广策略。“我们会判断每一家店面的流水,如果他每天的流水足够大,那么我们倾向于免费或是以很便宜的价格把刷脸的设备给到人家。假如他是一个流水一般般的小店,我们往往会直接卖设备给他,或是收取一定的押金。”为什么会根据流水不同来选择推广方式呢?根据陶先生解释,像他这样的设备“地推”,赚钱主要靠商家安装设备后的奖励比率。“支付宝或者微信对于刷脸支付有一个规定的比率,商家每当成功使用刷脸支付时,我们做推广的便能按这个比率得到奖励。当然商家也能按照相应比率获得返利。”陶先生进一步解释道。如此一来,倘若商家流水大,其让消费者使用刷脸支付的频率也会更高,让“地推”得到的奖励相应就更多,“地推”自然也乐意免费将设备送给商家。而对于那些流水不够的商家,“地推”自然在设备推广时会收取一定费用,以维持自己的收支平衡。

这看上去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新鲜事物,支付宝与微信财力雄厚,出钱向下一层层推广了自己的支付设备,而商家一旦有了这样的设备,便能一直从中获得奖励,更不用提很多商家是免费获得其设备。

但现实并没有这么美好,也没有这么简单。首先,商家从每台刷脸支付的设备中获得的奖励是有上限的。比如说一台官方售价1999元的“蜻蜓”,支付宝为商家设定的奖励上限往往是1599,微信的设备也大同小异,总之肯定会低于最初的售价。除了总额有上限,获取奖励的周期同样有限制。“像我当时推广的支付宝那款设备,每月商家最多得到400元奖励,而且只有使用的前几个月才有效。”这意味着如果商家以原价购入刷脸支付的设备,无论之后有多少消费者在店里使用刷脸支付,商家最终都无法完全靠奖励拿回设备成本。

当然,很多商家当初是免费得到设备的,这对于他们就不是问题。但问题在于就算没有花钱买设备,加盟费、代理费、推广费和押金,也出现在整个过程中。靠着这一通运作,各级代理推广商可以获取海量的现金流,还是没有利息的,这笔钱他们拿来既能扩大规模,或者投资其他项目。这便是很多人眼中的“商机”。

不过,真正通过这一商机赚到钱的人只是少数。在尝试做了三个月的“地推”后,陶先生便果断撤资退出了这一市场。“这一行目前看来不确定性太大。首先推广过程中很多商家并不能接受这一支付方式,其次就算商家用了你的设备,流水怎么样也不好说。反正我是没怎么靠这个赚钱。”陶先生这一番话也说出了大部分“地推”的心路历程。

当初他们为何会被拉进来做推广呢?这就涉及其中的话术。那些到处“拉人头”的各路代理商拥有自己一套特有的话术。他们通常不会说谎,但也没把真话说全。首先,在线下发展“地推”时,他们会声称自己是微信或支付宝官方渠道商、官方代理,而且还能给出自己的编号,号称可以验证,以证明自己的资质。然而真相是,最开始人人都能成为代理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对于加入都是来者不拒的。为什么会来者不拒?其实想想也知道,作为最大甲方,核心技术都在自己手里,设备都是自己制造的,清结算流程也由自己制定。当这些条件都满足时,在早期发展阶段,自然不会太在意让谁去推广。因此只要有人去申请,就可以成为线下合作商,可以拥有自己的编号。这一过程没有任何技术门槛。

看到各级代理商增长速度快得超乎自己想象,以至于“拉人头”的过程中乱象频出,微信官方于10月17日发布了一则关于刷脸支付加盟、代理、补贴情况的声明。在声明中,微信官方写道:“微信刷脸支付从来没有代理和加盟,更没有代理和加盟政策,请各位合作伙伴提高警惕。对冒用微信支付官方、微信支付服务商名义发展代理,收取代理费、加盟费等行为,我们将坚决追究相关法律责任。”为此,《新民周刊》也咨询了上海君悦律师事务所的朱平晟律师,他表示在刷脸支付的推广过程中如果层级多于三级且越越来越多,并以发展人头为方向,这件事在走向上就存在问题,之后严重的话可能发展成“传销”。所以现在作为源头的支付宝和微信出面澄清与代理加盟无关,对于遏制这种话术非常重要。

不难看出,刷脸支付的推广,仍处于“野蛮生长”的状态。究其本质只是一款新的支付方式,对绝大多数参与者来说,依靠它发家致富并不现实。因此在面对推广者的话术时更应该明白:入行有风险,套路需谨慎。

技术缺陷与盗刷风险

除了推广过程中各种话术带有“忽悠”意味,刷脸支付本身的技术真的可靠吗?有网友表示,用双胞胎妹妹的网购账号进行刷脸支付时总能成功,屡试不爽,而自己明明和妹妹是一个长发一个短发。

双胞胎妹妹毕竟是自家人,还不会涉及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上述也提到,刷脸支付是通过实时信息与数据库信息的比对来完成。因此,一旦云端生物数据库发生信息泄露,那么便会对账户安全带来一定风险。

今年6月4日下午,四川内江的高先生正在家中睡午觉。当时尚在梦乡中的他,忽然被一条短信惊醒。短信内容赫然显示他的一张银行卡被转走7823元。

一头雾水的高先生随即报警,后经警方查实,这是一场骗局。此前有骗子谎称为高先生办理免费流量而“上门服务”时,偷偷开通了他的支付宝刷脸支付方式,随后以现场拍照确认为幌子,给高先生进行人脸拍照。这样一来,骗子便掌握了高先生用于刷脸支付的生物数据,从而能够转走他银行卡内的钱。在被警察抓捕归案前,这名骗子已在当地用同样手段骗取3万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对此表示,针对刷脸支付,监管部门应该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其加强监管。除此之外,刘俊海认为,企业也应当自律,保障消费者的信息安全,减少刷脸支付的安全隐患。

除了本身的安全性有待提高,刷脸支付的技术还存在一些硬伤。“会有年轻人觉得新鲜,尝试一下,但用过之后还是觉得手机方便。”陶先生对《新民周刊》记者说道。“这是因为刷脸支付不是百分百成功的。这些设备在使用时,经常出现背光、识别不清的情况。刷十次,很可能有三两次会不成功”。陶先生表示,一旦用户觉得第一次使用不成功、体验差,他可能就会永远放弃这种支付方式。

“调研结果显示,并不是所有场景都能提升效能的。”微信支付行业应用副总经理郭润增此前公开承认,在一些快餐场景中,刷脸的支付效率反而变低了。郭润增和他的团队在调研中发现,在一些快餐店,高峰期人流量大,往往排着长队。这时采取刷脸支付,效率反而会降低。小型的奶茶店也有类似情况,服务员既要收银,也要制作饮品,如果顾客使用刷脸支付的设备,服务员就要再抽出时间指导顾客使用设备,效率降低了,顾客体验也一般。而刷脸支付目前适用的场景,主要集中在一些用户不太方便使用手机的场合。比如游泳馆、加油站,等等。也就是说,真正适用刷脸支付的场景并不多。

技术缺陷与盗刷风险这二者并存,以及国家在这一领域的监管并未到位,这一切都意味着至少在目前,刷脸支付作为一种新的支付方式难以成为主流。没有必要过度吹捧,将其“神化”,也没有理由将这种支付方式视作“妖魔鬼怪”。它的未来,需要留给市场去检验。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