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不如肉:西方古代艺术史上的权力和身体》 张宇凌著 中信出版集团2020 年1 月
在书中,作者往往由话题、形象、场景、观念或现象,生发出一篇篇独立文章。而它们汇聚起来,又像珠玉连缀,围绕一个共通主题:艺术史中的身体与权力。
撰稿|俞耕耘
好的艺术作品应当能够自我讲述和言说。一本优秀的艺术随笔集,就像讲述艺术的故事,不断去除遮蔽,带我们重返澄明的“艺境”。张宇凌的《竹不如肉:西方古代艺术史上的权力和身体》正如此。它既是可读的文本,也是可观的图像。艺术史、艺术评论和叙事散文,能否有机结合?我想她探索了这种可能。更有趣的是,张宇凌试图实现入境,通过再造场景,与艺术家们想象性对话。这样一来,此书的文类意识就显得更加多变汇通。
古希腊的两组“弑僭主者” 雕塑,曾被置于雅典市集之上。而亚里士多德的文本《雅典政制》却把开创民主的英雄壮举故事,“降解”成了为情仇杀的私人事件。作者发现艺术和历史存在一种奇异共存的悖逆:“一端是英雄被情欲和恐惧所驱动,另一端是政治将赋予他们理想和庄严。” 雕塑表现的英雄表情“几乎像是穿上了一整套肌肉制服的躯体一样,是男性理念美的极致”。正如艺术拔高与史家叙事间的矛盾并存,在雕塑中也能发现审美的分裂:“两个双手都满执利器、刺向仇人的裸体男人,在这样疯狂暴力的瞬间,却保持着淡远静美的面部表情。”
雅典市集,则作为空间艺术,成为希腊民主的承载实体。它能满足开会选举、演说集会、商业和手工业等各种功能需求。这也造就了苏格拉底的生存风格:游荡聊天,爱好交友,是个“话痨”。“30 岁前的他是一个在市集上开作坊的石匠,30岁后的他则是一个在市集上与人专职‘聊天’的哲人,所以市集是他最熟悉的地方。” 作者想象与苏格拉底同游市集,梦中与他交谈。这让人想起《神曲》里但丁虚构的伟大向导维吉尔。光着脚晨跑的苏格拉底,还不忘大谈身体美学与城邦政治的关联。“肥胖在我们这里可是一个政治议题。赘肉太多、身体羸弱或不上运动馆去锻炼,绝对会成为你的政敌的攻击目标。” 设想一下,公共空间里到处是男性裸露的健美身躯。作者打趣道:“苏老师一直是抢手的‘情人’。他虽然其貌不扬,却兼具那个时期的两大撒手锏:‘哲学’和‘腹肌’。”
希腊艺术推崇男性身体,而壁毯《夫人与独角兽》却隐喻女性的主体欲望,女体的征服力量。它以玛丽·都铎的故事为原型,成就了“唯一的欲望”。玛丽笃定自己的爱欲,“用智慧和勇气征服了无数刚烈神勇的男性”。这与处女诱惑捕杀独角兽的故事,不谋而合。此外,艺术中还有隐秘欲望,如两性身体合二为一,表达出“用一个身份来爱你是不够的”。赫尔马佛罗狄托斯雕像里,上半身女性特征温顺隐匿,下半身却暴露了惊异夸大的男性器官。双性同体,预示双重欲望和视角置换,其创造力就像生殖力一样旺盛。
在书中,作者往往由话题、形象、场景、观念或现象,生发出一篇篇独立文章。而它们汇聚起来,又像珠玉连缀,围绕一个共通主题:艺术史中的身体与权力。序言前的一句引用,或许说明了作者观念,也为全书做了题解。“又问:‘听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答曰:‘渐近自然’。” 这一问一答,表面看是说:音乐里弹拨不如吹奏,吹奏不如人声,因为越贴近自然越好。这个自然怎么理解?在我看来,那就是艺术里依赖外部条件越少,依赖人自身越多,就越是“生命灌注” 的自然。在张宇凌的演绎下,“竹不如肉” 也有了深层寓意,身体是艺术表现的高阶层级,身体爱欲是艺术的驱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