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买车怎么就成租车了?
第57版:3·15消费者权益日 曝光:二手车平台 2021-03-22
优信二手车陷阱一个套着一个

买车怎么就成租车了?

吴雪

下图:业务员与陈先生签署的其实是一份《融资租赁合同》。

上图:疫情之下,二手车行业进退两难。

大家当初买车正是看中了优信二手车平台的信誉,谁料“一价到底,无隐形收费,免费试用”的承诺只不过是昙花一现,优信,优信,到底还能“信” 吗?

记者|吴 雪

六年前,优信公布的一则消息让整个营销圈“虎躯一震”:优信二手车豪掷1.8 亿元,拿下了爱奇艺网络独播的《奔跑吧兄弟3》总冠名,当时外界对二手车电商行业,仍然没有找到合理的盈利模式,对融资烧钱这种行为也持质疑态度。但这似乎并不影响身处其中的优信成为“风口上的猪”。2012 年,优信成立第二年,就开始了疯狂融资的道路。据不完全统计,优信至少经历了10 轮融资,公开披露的融资金额累计超过18 亿美元。2018 年6月,优信赴美上市,成为二手车电商第一股。 几年过去了,优信曾经的光环不再。在资本的加持下,优信逐渐偏离了正常轨道,为了从网贷漩涡里脱身,优信开启“大甩卖”。去年,优信先后关闭了多个货源城市,最终只留下30 个左右,并加快将部分业务向西安转移。

高管、员工出走或被裁的不在少数,而随着亏损的加剧,优信的股价一跌再跌,甚至可能面临退市风险。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新民周刊》记者不断接到优信消费者投诉,声称优信根本不是在卖车,而是卖套路。记者暗访发现,在一个名为“全国优信受害者群”,有390余名受害者,他们投诉的问题五花八门,有套路贷、过不了户、买到事故车等。

车主周先生告诉《新民周刊》,关于优信类似的维权群,在全国有十几个,涉及受害者达两三千人。目前,车主们准备集体诉讼优信二手车,但进展并不顺利。曾经靠融资铺下坦途的优信,何以会沦落到被众人指摘的局面?记者展开了调查。

套路贷:割韭菜的“一成购”

在“全国优信受害者群”,有不少车主反映,优信平台涉嫌存在套路消费者、贷款额度虚增、买车变租车的违规行为。

成都车主陈辛(化名)告诉《新民周刊》,自己是一名建筑工程人员,工作多年,攒了一部分积蓄,想买一辆车代步。2019 年5 月,他下载了优信二手车APP,看中了一辆价格为27.97 万元的雷克萨斯轿车。

车辆页面显示该车做过五百项核心配件及功能检测,车况良好,属于次新车。陈先生很满意,咨询后决定购买。“当时想着是上市公司,不会不靠谱,而且总价比新车便宜2万元,不用交购置税。”

很快,在成都武侯区某大厦2楼,陈先生与业务员陶某见面了。陶某很热情,得知陈先生预算不够,推荐了优信“一成购” 的贷款方案。意思是车主只用首付一成,余款均可贷款,优信承诺一年后过户到车主名下。

陈先生觉得十分划算,爽快签了字,并付了40495 元首付款。开了一段时间,陈先生感觉蹊跷,为何贷款越还越多,在优信二手车APP 一堆电子合同中,也并未找到购车贷款合同。

一份名为《融资租赁合同费用明细表》的文件内容显示,除去首付,陈先生融资总额为285987 元,每月应付租金7022元,租赁期限为48期。也就是说,陈先生购入这辆二手车最终花费32 万多元,比原先定价多出5 万余元。

更蹊跷的是,合同上写的名头,不是购车金额,而是租金,这让陈先生难以接受。当时签订合同时,优信业务员针对收费项目、合同内容均未履行告知义务,导致很长一段时间,陈先生都误认为签订的是贷款买卖合同,并不知道购车实际上是租赁关系。

陈先生的遭遇并非个例,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搜索,关于套路贷的相关投诉多达几百件,一位长期从事二手车行业的内部人员透露,很多人都听过套路贷,但他们并未意识到“融资租赁合同” 暗藏着更大的玄机。

为何电子合同上有陈先生本人的签名,他自己却对条款一无所知呢?陈先生回忆,线下签字时,业务员很快将电子合同滑到最底部,紧接着催促他快速签字,而陈先生也认为,首付只有一成,车又自己开着,问题不大。

记者调查发现,优信二手车APP 宣传页面,也一直在向客户传递一个信息:收费透明,一价到底,无任何隐形收费,无套路。在优信分期购页面,对方还承诺:不在金融服务中收取任何形式的费用,这显然让消费者放松了警惕。

到了签约阶段,如果业务员不主动告知,也不解释,购车人很难知晓合同中的详细内容。在陈先生提供的一份《支付明细表》显示,除了购车款,他还需要向优信额外支付第三方服务费3.8 万元、平台管理费1800 元、车辆安全保障服务费及代办费,共计4.5 万余元。

即便消费者缴纳了不菲的费用,合同内容也存在出入,但只要购车人签了白纸黑字的合同,往往也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对于消费者的投诉,《新民周刊》记者联系上了优信集团相关负责人,对方表示,优信绝对不存在套路贷,优信与消费者在签订合同时,所有款项,消费者均知情同意。签订合同后,也没有增加过客户一分钱额外还款。

当然,不排除有个别销售人员为了个人销售业绩,夸大宣传,过度承诺,影响消费者体验,优信二手车会对合理维权,承担相应责任。

车况惊人:

泡水车、事故车全不认

根据维权群车主们的爆料,签合同,套路贷,购车变租车,只是优信套路的“冰山一角”。陈先生告诉《新民周刊》,当时买车时,优信只提供线上看车,业务员表示,在签合同交钱之前,公司不允许实际看车,更不能试驾。所以,他对于车况的了解,仅限于优信自己提供的线上检测报告。

据陈先生提供的检测报告显示,这款雷克萨斯二手车,除了有一处掉漆和倒车影像故障,其余检测均为合格。但在提车后的一次保养中,4S 店的维修人员曾告诉陈先生,该车辆后备厢线头喷过漆,尾部也有事故痕迹,陈先生很可能买到了一辆事故车,建议他做进一步检测。

记者调查发现,优信提供的检测报告,说是检测报告,实际上就是优信二手车平台的页面,并无官方权威机构认证,记者以买车的名义联系上一名优信二手车的销售,要求查看车辆检测报告。对方表示,页面信息就是权威检测报告,优信所有车辆都是经过三次检测,才交付给客户,只要页面标有“无火烧、无水泡、无重大事故、非调表” 金牌认证的车辆,均意味着该车辆没有任何质量问题。

但当记者问起检测报告是否有官方认证时,该销售的说法闪烁其词,一会说检测业务外包给了第三方,一会说每个检测师都有国家认证的证书,让记者放心购买,不满意包退款。针对优信的检测流程,优信集团相关负责人给出的回应是,车辆上架之前,优信会通过“查客”检测系统,针对车头、车尾、发动机舱、机电等13 大核心区域进行全面检测,最终出具报告。但对于检测师的资质,怎样才算检测合格,出具的报告是否有官方认证,销售人员为何对检测报告一无所知,目前尚未得到答案。该销售还特别强调,优信的服务模式类似于淘宝和京东,只有用户付了钱,车辆才能出库。当然,万一用户买到事故车、调表车等,一年内可以无条件申请退货,但付完钱,签完合同,再提车的流程,无法更改。

优信集团相关负责人也证实了销售人员的这一说法,他表示,二手车属于最大的非标产品,优信无法承诺对车辆过往做到100% 查询,如果用户购买到重大事故车辆,购车一年内可退车退款。那么,真如优信所说退车如此容易吗?梳理以往媒体的报道,记者发现,在优信买到事故车、泡水车的用户,退车退款的概率极低,退一赔三更不可能。2019 年10 月,杨先生首付1.6万元在优信买了一辆宝马二手车,提车当天,就发现后备厢一股霉味,放电瓶的位置遗留有部分泥沙,杨先生提出该车涉嫌泡水车,并提出退车,工作人员不但没退,反而让杨先生自己掏钱去检测。

如果用户自己鉴定后有问题,是否就能退车了? 2019 年12 月底,雷先生购买的CRV 混动版,被第三方机构鉴定为“泡水车”。检测报告明确写道:该车大面积异常锈蚀,多部位洗刷痕迹,局部泥沙痕迹等,符合国标GB30323 对事故车的判断标准,经鉴定,该车为水淹车。

但优信给出的回复是,不认同这份鉴定报告,必须是优信总部的鉴定报告才可以。

过户难:断供就拖你的车

2020 年12 月17 日,优信发布了截至2020 年9 月30 日的2021 财年第二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业绩报告。原本在疫情中就已遭受打击的优信,迎来了再次崩溃。财报显示,2021 财年第二季度,不仅营收下滑高达80.76%,亏损也远超去年。优信美股股价断崖式下跌20.71%,按照美国证监会的要求,如果优信不能及时扭转局面,将被资本果断抛弃。事实上,上市不足一年,优信就开始考虑断臂求生,2019 年7 月,优信将二手车金融业务线Golden Pacer,卖给了58 集团控股的汽车金融相关企业,获得了1亿美元的现金。随后,又将旗下的事故车拍卖业务“丰顺路宝”,以3.3 亿元出售给博车网,同时还承诺未来五年内不再从事该业务。

公开资料显示,车主们投诉的优信“一成购” 业务,在上线两年后,也于2019 年6 月全国停止。其员工一部分转移到58 金融,另一部分转移到二手车全国购项目。目前,优信“一成购” APP 已经无法打开,官网的宣传页面也已经下架。

尽管彻底转为了纯在线购车模式,优信日子仍然过得艰难,大甩卖的直接后果导致此前大批用户满一年就过户的承诺,无法兑现。目前,优信与58 金融之间互相推诿,受苦的都是车主。车主周先生向《新民周刊》透露,维权的车主们都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尴尬现状。如果继续还贷款,就得按照合同多付钱,如果贷款不还,则影响征信;如果将贷款一次性结清,又担心还是过不了户;有些车主一气之下直接断了供,后期很可能“车钱两空”。

陈先生工作调动到外地,一直没顾上过户的事情,等到过完年咨询客服时,对方的答复推翻了之前的承诺,称必须把尾款结清,才给过户。陈先生很气愤,他说,如果不能过户,自己相当于花了三十多万,租了一个车。但尴尬的是,维权群中已经结清贷款的车主们表示,他们也没有顺利完成过户,一方面车辆证件抵押给了优信,优信不退还;另一方面,优信也不提供营业执照和委托书等,配合车主们过户。

云南车主李立(化名)在被优信和58 金融多次“踢皮球” 后,硬是拖了四个月没还款。不料,今年大年初二,一位自称是58 金融的工作人员,趁着李先生外出,直接把停在小区楼下的车子撬了,开走了。还有比李先生情况更糟糕的,在车拖走后,对方威胁其额外付2 万余元的违约金,方可过户,不然就把车子拍卖掉。车主们很郁闷,他们认为,当初的游戏规则是优信定的,现在把业务卖给了别人,别人又制定了一套游戏规则,凭什么要求消费者来埋单?

记者联系上了优信客服,对方表示,现在所有用户都需要结清贷款后才可过户。优信与新网银行、凯丰银行、微众银行等银行合作,与微众银行签订合同的用户,可以在优信办理过户;其余银行签署的合同,后续事宜均转移到了58 金融。

记者又致电58 金融,但对方表示,平台没有接收过优信用户,优信的事情只能找优信解决,他们无法处理。3 月14 日,优信集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回应,过户难的主要原因是二手车交易环节较多,多个地方要求不同,比如有的城市过户必须要求公户营业执照原件,多个城市之间 “等待原件”,造成过户不畅。再比如,近期优信自身业务调整,人员变动较大,人手不足,也影响过户。对此,优信在回应中给到的解决方案是:“我们会积极沟通,加强整改,多方协调,争取尽快解决。” 至于过户的条件,是满一年还是需要结清后过户,过户的流程是什么,与贷款银行如何合作,58 金融和优信谁来负责处理,对方并未做出回应。车主周先生认为,现在的优信就是破罐子破摔,根本顾不上解决问题。大家当初买车正是看中了优信二手车平台的信誉,谁料“一价到底,无隐形收费,免费试用” 的承诺只不过是昙花一现,优信,优信,到底还能“信”吗?

总市值仅剩3.28亿美元的优信,正面临股票退市风险。为了拯救这艘眼看要沉没的“商船”,戴琨开始讲述二手车电商最新版故事。至于有没有投资人愿意花钱去听,就不得而知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