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浦东大道,终于通了
第77版:专栏/假装专家 2021-12-13

浦东大道,终于通了

沈彬

沈 彬

专栏作家

Columnist

假装专家,低空观察

这条马路长期成为上海城乡的分野:大道的北边是市区,南边便是农村。

两年级的我,被班主任连推带拉地送到浦东大道对面的时候,并不知道30多年之后我要写这么一篇文章纪念这条路。

2021年末,修了10多年的浦东大道,终于要通车了。看了很多同行、同事对于浦东大道恢复通车的报道,但,我觉得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对她有着这么深的感情。

我出生在浦东大道上的东方医院里,当年她叫浦东中心医院,虽然她到现在正门还是开在相对冷僻的即墨路上。再往东走,是浦东文化馆,老浦东还是习惯性地叫它的老名字——“俱乐部”。1990年5月3日,浦东开发办公室在“俱乐部”的一栋二层小楼里挂牌,这是浦东开发开放的“时间开始”地。

我的家,也在浦东大道的边上,北面不到500米就是黄浦江,江的对面就是浦西。家的南面有一条宽阔的大道,与黄浦江的走向平行,这条马路长期成为上海城乡的分野:大道的北边是市区,南边便是农村。这条大马路就是浦东大道。我的学校也是在大道的边上,放学时,班主任的任务是把我们几个同学送过马路去。

彼时的印象当中,浦东只有两条大路:一条叫浦东大道,一条叫浦东南路,两条大路勾勒出浦东沿江发展的格局,像一双从浦西方伸出、揽住浦东的臂膀。至于浦东纵深,那就是阡陌纵横的田野风光了。直到浦东开发之后,才有了像样的张杨路、杨高路、龙东大道贯穿起浦东的肌理。

很难说清楚浦东大道是哪一年开始修的。细细想想,大道的昌邑路的修建就为修浦东大道做准备。所谓“世上本没有什么昌邑路,自从浦东大道要修了,便有了昌邑路”。这条十几年代替浦东大道功能的“支脉”,原本只有很短的一截,之后一路把铜山街等一众支离的小马路、马路菜场、“华侨新村”(油毛毡房棚户区)捏合成贯穿浦东沿江的新的昌邑路。

然后,就是浦东大道的工程开工,修到地老天荒,曾经熟悉的路变得陌生,曾经每天都要走的路成了大脑褶皱里的记忆。家对面那家大型商场,因为浦东大道修建的因素,忽而改成文具批发城,忽而改成家具城,忽而又成养生馆,但是总是惨淡经营。施工的围栏时而在路中间,时而围栏在左侧,时而围栏在右侧,仿佛给街边的店铺一个“换气”机会,趁着围栏换边露出子街面,给店铺一些窗口机会做一会生意。

有网友调侃说,“中国人已经把红旗插上了月球,但是浦东大道还没有修通”。

在这十几年里,上海的房价由万把块钱,飙升到八九万元,十几万也不稀奇,曾经看不上眼的花木、联洋的房价已经高不可攀。在这十几年里,外企金领、电商、移动支付、比特币、QFII,发财的机会来了又走了。在这十几年里,曾经4050的下岗阵痛渐渐湮灭,新上海人和本地土著之间不再那么泾渭分明,会讲上海话的孩子越来越少,喜欢刷东北口音快手的上海爷叔越来越多。

在十几年里我恋爱,结婚,生子,孩子上学,从青年跨进中年。浦东大道通了,我的青春也走了。我们家小朋友,从来没见过浦东大道上车来车往的“正常”的样子,他注定不会对这条大道有我那样的感情。

之前在浦东大道上行驶的一些公交线路,大道修通之后,也不会全恢复到浦东大道上行驶,一如上海回不去的房价,一如我回不去的青春。

一条路,一个城市,人的一生,就这样牵绊在一起。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