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6日,一架挪威海军P8侦察机飞临波罗的海博恩霍尔姆岛上空,投下了带有信号装置的声呐浮标。浮标发出低频信号穿透海水,启动了波罗的海深处C4烈性炸药上的8个定时器,它们被绑定在“北溪”天然气管道上。
震动世界的爆炸发生了。
西摩·赫什确认,美国是“北溪”被炸的主谋。
西摩·赫什是美国新闻界传奇人物,曾获美最高新闻奖。1968年他的报道《在美莱,我们发疯了》,揭露美军在越南美莱杀尽全村109名无辜村民的真相,轰动世界。许多人认为,这篇报道间接导致了美国从越南撤军:“美国人意识到,他们的孩子在一个遥远的地方变得和纳粹一样凶残。”
西摩·赫什认为,早在2021年底,美国政府就开始制定炸毁“北溪”的计划,目的是切断俄罗斯与欧洲的联系。
欧洲东西部关系,二战后经历了长时间“冰河时期”。1969年维利·勃兰特当选联邦德国总理后,实施“融冰”为导向的“新东方政策”,改善与苏联关系、同东欧各国关系正常化、暂时解决德国两部分的关系,1970年“华沙之跪”更在震惊世界之余赢得了整个欧洲信任,次年获诺贝尔和平奖,当选时代年度人物。勃兰特欧洲合作理念,一直影响到默克尔那代政治家,利用东欧能源推动西欧经济发展是核心内容之一,“北溪”是这种理念的最好样本。成立于2005年的北溪股份公司,俄方占有51%股份,两家德国公司和法国、荷兰各一家公司合占49%股份。
很显然,欧洲合作不是所有人愿意看到的。西摩·赫什认为,华盛顿和反俄的北约伙伴,一开始就将“北溪”视作对他们主导欧洲事务的威胁。“北溪”1号、2号各有两条管道,单单2号就能提供德国所需天然气的50%,德方还能将天然气分销到欧洲其它国家,间接输出和扩大了俄罗斯的影响力。
美国政府公开反对“北溪”,拜登表示要“了结”这条管道。2021年底,拜登授权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杰克·沙利文组建跨部门小组,就此制定详细计划,成员来自美军参联会、中央情报局、财政部等。
海军最初建议使用核潜艇,在海底直接用鱼雷攻击管道。空军则建议,从空中投掷装有延迟引信的炸弹,投到管道附近后设定某个时间爆炸。惯于暗地里活动的中央情报局提出了意见:无论如何这必须是一次秘密行动,如果事发后可以追溯到美国,“这将是战争”。
中情局的建议显然更符合美国利益。最后确定,由美国海军的深海潜水员,潜入波罗的海海底放置炸弹炸毁管道。
波罗的海最深处超过400米,“北溪”管道横穿波罗的海途中,在丹麦博恩霍尔姆岛附近,有一段2公里左右的管道海床较浅,只有80米左右,那里也没有影响海底作业的大潮。对于深海潜水员来说,这是一个合适的操作地点。
为了掩护秘密行动,当年6月美军第六舰队主导的“波罗的海22”军事演习中,悄悄增加了一个科目:在博恩霍尔姆岛附近,进行埋设水雷和发现并销毁水雷演习。在这个新科目掩护下,将在那里的“北溪”管道上放置C4烈性炸药,48小时后爆炸。
计划上报到华盛顿后,高层提出了意见:两天后就爆炸,还是脱不了干系啊!能否设置成接到信号后再爆炸的模式?
波罗的海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洋,航运繁忙,影响信号接收的因素很多,需要足够强劲信号源来排除其它脉冲信号。最终,选定了一种独特的很像长笛或钢琴的低频声音,作为激活信号源。
2022年9月26日,第六舰队演习结束3个月后,挪威海军的P8侦察机来了。声呐浮标激活了定时装置,几小时后C4炸药在管道上爆炸,炸毁了4条管道中的3条。西摩·赫什认为,由于在海底放置时间过长,4条管道上绑定的8个定时器,有2个没有被激活爆炸。
一直有人认为,没被损毁的管道上,极可能留有痕迹。
美国政府否认了西摩·赫什的报道。但多个国家都认为,“美方应当向世界作出负责任的交代”。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是挪威人,曾经两度担任过挪威首相。
朱国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