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啤酒产业“链”就城市经济发展新引擎
第24版:封面报道 2023-11-13

啤酒产业“链”就城市经济发展新引擎

应琛

鹅岛的酿酒设备。

百威雪津世界级智慧低碳工厂。

位于莆田的百威雪津精酿啤餐厅。摄影/应琛

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每年举办“啤酒花丰收局”,带动当地农文旅。

金山啤酒花。摄影/应琛

哈尔滨啤酒1900专为啤酒节打造的2400平方米啤酒大篷。

何勇(右一)参观哈尔滨啤酒厂。

百威亚太“链”动本土产业,更以场景为突破口,从酿造“好啤酒”到创造“美好生活”,为消费者创造快乐,为城市经济注入新动能。

记者|应琛

要知道,上海人也是很爱喝生啤的。

彼时每逢夏天,上海的街头总能看到一群抱着热水瓶、拎着铜吊或钢精锅子在排队等散装啤酒的人。在上海,是要讲“零拷”的,不讲买的。拷散装啤酒,也从来只定点不定时。散啤没有经过巴氏杀菌,所以它隔夜就坏,因此市面上卖的绝对都是当日的酒。因为时间不确定,所以排队的人里也有帮家里大人拷生啤的小孩。他们中不乏回家路上偷喝上一口的。

很多上海人的喝酒历史就是从此开端。

近年来,上海涌入数百款世界知名的精酿啤酒,同时也诞生了大批本土精酿。起初,海外品牌开始投资直营酒吧,其中就包括百威集团旗下的鹅岛。

如今,啤酒行业更是进入了高品质和多元化的时代。据估计,未来两到三年,中国啤酒市场的消费容量将处于波动蓄势,至2025年,啤酒产量将升至3800万千升。

在一切都追求拟人化与个性化的新消费时代,啤酒如何成为城市的新名片——快速准确地反映城市的灵魂,提高城市知名度,甚而形成新的城市竞争力,反哺城市经济?日前,百威集团全球首席执行官邓明潇(Michel Doukeris)参加了第35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IBLAC)时给出了答案——围绕培育标志性IP活动、加强上海“文化影响力”、挖掘消费增长点等进行分享,并提报了《增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文化内核》白皮书,为推动上海城市转型升级、助推高质量发展更进一步建言献策。

而纵观百威集团多年来的变化,不只在上海,百威早就跳出生产者的单一角色,不仅以龙头企业“链”动本土产业,更以场景为突破口,从酿造“好啤酒”到创造“美好生活”,为消费者创造快乐,为城市经济注入新动能。

助力创建中国啤酒制造之城

年产能200万吨,单条生产线最高每小时产酒16万罐,单条易拉罐生产线最高生产速度可达每秒45罐次……在福建莆田涵江区滨海产业新城,全球单体产能领先的智慧低碳工厂——百威雪津啤酒工厂正在繁忙运转。

走进生产车间,智能化、自动化的流水线上,只需数名工人便可维持生产线的正常运作。工厂内部配备的1050台视频监控覆盖原料、研发、生产、仓储全流程,食品安全以及产品完整性管理得到保障。

百威中国东南及华东事业部企业事务总监黄小翼告诉《新民周刊》记者,百威雪津是首家在这里落户的龙头企业,项目占地1200亩,累计总投资超40亿元人民币。自2017年竣工投产后,这一当时亚洲单体产能最大的啤酒工厂便跃升为福建省百强企业,其所在的莆田市涵江区也获评“中国工业百强区”。

据介绍,百威集团莆田基地主要生产、销售全球旗舰品牌百威、科罗娜、蓝妹、贝克、鹅岛等高端和精酿品牌,并生产雪津啤酒、雪山啤酒等区域畅销明星品牌,产品辐射我国东南沿海、台湾地区,以及远销东南亚市场。

跨出厂区,由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链在木兰溪畔同样焕发着勃勃生机。

“啤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酒精饮料,也是继水和茶之后,世界上消耗量排名第三的饮料……”在集观光、体验、餐饮、文创、娱乐于一体的百威中国啤酒博物馆中,游客能近距离体验啤酒如何从一粒大麦变成液体黄金的酿造、生产过程。在一旁的百威莆田精酿工厂,游客则能在自营的啤酒餐厅中品尝到059海岸线精酿品牌中的武夷山岩茶重火烘焙的大红袍风味啤酒,加入龙岩橙汁的橙香小麦风味啤酒,以及混合厦门金煌芒果、漳州番石榴和三明金橘的热带水果风味啤酒。

原来2021年5月,百威亚太和当地政府达成一致议题:增加对福建的投资、建立精酿工厂、研发本土品牌。于是,百威亚太在莆田增投上亿元人民币,仅用1年时间,亚洲最大的精酿啤酒工厂正式投料运营,并于2022年7月21日开业。同时,本土品牌059海岸线精酿发布。

目前,百威雪津工厂每年能产出近1万吨的世界级高质量精酿啤酒,其附加值是普通啤酒的3—5倍。百威莆田精酿工厂与百威中国啤酒博物馆工业旅游形成互联互动,用行动实践二、三产创新融合,也让游客更直观地感受啤酒历史与福建风情。

距离百威雪津啤酒工厂不远处,是同样迁建而来的华兴玻璃。在1号炉、4号炉和2号炉相继点火后,该工厂年产能达到45万吨,其中80%的玻璃瓶就近供给百威雪津啤酒厂。

黄小翼还清楚地记得,2015年项目迁建刚启动的时候,偌大的产业园还是一片荒凉。但如今随着世界级啤酒基地落地,百威雪津充分利用龙头企业对上下游的影响力,带动了长城华兴、中粮制罐、麦芽等重点项目落地,形成了纸箱、易拉罐、玻璃瓶、麦芽、集中供热等上下游全产业链。

原料供应商、生产设备制造商、销售渠道商等上下游企业在“链”式效应推动下,自发形成集聚,莆田食品产业链生态也因此不断完善,逐步形成啤酒全产业链发展高地,年产值迈向300亿元大关,片区产业不断提档升级。

以龙头“链”产业,啤酒之香正成为澎湃产业经济的新引擎。统计显示,2022年,百威雪津工厂和百威东南销售公司,纳税超13亿元,稳居莆田纳税大户,位居福建省百强第87位,持续打造全球啤酒标杆企业。

当前,百威亚太正朝着打造百威雪津产业森林,创建莆田中国啤酒制造之城的目标迈进。将来,木兰溪畔不仅会有全球最大的啤酒基地、百亿区域销售总部,还会有完善的产业链头部企业配套,以及包含食品工业园、国际啤酒小镇的中国工业旅游标杆示范区。

北纬31°种出上海新IP

“酒产业,也叫酒经济,向来都是‘三产联动、五业同兴’的。”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兼啤酒分会理事长何勇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表示,尤其是啤酒经济,产业链相对更长,从上游的农业原料种植,到下游的流通销售环节,“一般来说,啤酒产业规模以上企业的年产值近2000亿元人民币,如果算上上下游的话,可以达到每年六七千亿元的产业链总值”。

可以说,啤酒的产业带动性较为明显。何勇以上游的装备制造业为例,在国内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的带动下,啤酒制造装备已经从最早的100%进口化,到目前实现了90%以上的国产化。

但由于啤酒的主要原料大麦并非我国的主要口粮,目前大麦的国产化率相对来说比较低,即啤酒原料方面,我们的对外依存度比较高,进口量较大。

“但总体来说,未来我们对原料端的拉动作用必然会逐步增强。”何勇表示,目前几大啤酒集团都在建自己的原料基地,原料本土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以百威亚太为例,自2016年便与江苏农垦集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以来,从育种种植,到田间管理、最优化管理系统,从订单农业,到产业融合发展,双方致力于打造中国啤麦产业化标杆。

而2021年受百威集团全球酒花技术研发团队启发,百威亚太尝试在上海以小型室内种植的方式培育另一大啤酒酿造原料——啤酒花。

日前,记者走进了位于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的室内酒花农场。由于正值采收季节,置身于茂密的啤酒花林,记者能明显感受到空气中馥郁天然啤酒花香的同时,还亲手采摘了几颗新鲜成熟的卡斯卡特啤酒花球果,通过搓捻、闻香,领略啤酒花的馥郁芬芳。

这是百威亚太携手上海金塘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啤酒花种植项目。在现代智能玻璃温室中采用椰糠、岩棉、啤酒糟等栽培基质完美实现啤酒花无土栽培,目前一年三季的产量已经与国外基本持平。采摘下的新鲜啤酒花主要用于鹅岛精酿啤酒的生产。

曾经,啤酒花只生长在特定纬度,鹅岛的酒花农场分布在美国爱达荷州麋鹿山、南非乔治、德国赫尔、阿根廷费尔南德斯奥罗,而现在经典的卡斯卡特酒花,在北纬31°的上海金山盛放。

之所以选择上海,除了据《上海农业志》记载上海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就曾开始种植啤酒花外,百威亚太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第一,百威中国和亚太总部设在上海,在上海先行先试对品牌能起到良好的展示作用;第二,上海有多家鹅岛精酿酒吧餐厅,百威亚太希望用最新鲜的原料赋予精酿不一样的风味,传播精酿文化。

而对金塘农业和金山来说,首先项目本身肯定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其次,曝光度的增加是毋庸置疑的,而通过每年举办的“啤酒花丰收局”,也让更多人了解了金山区廊下镇,又带动了当地的农文旅;最后,百威亚太会请全球最好的技术团队共同参与,对金塘自身的软实力提升也很有帮助。

据透露,未来金山的室内酒花农场除了一部分的种植任务外,百威更希望将它打造成啤酒花的研发基地,能从这里培育出真正属于上海,属于中国的酒花品种。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鹅岛北纬31°新鲜酒花淡色艾尔啤酒外,日前IBLAC携手百威集团打造的首款定制化“上海啤酒”——玉兰寻啤酒上海特酿款选用的也是这款本地啤酒花。

在何勇看来,上海作为中国啤酒的发源地之一,同样有着悠久的啤酒历史和丰富的啤酒文化。

据公开报道,1911年,德国商人在上海开设了一家啤酒厂——联合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顺和啤酒厂)。上海人根据读音又称之为“上海友啤啤酒厂”,后被挪威商人收购改名上海啤酒公司,仍使用原“友啤”商标,平时该厂也叫斯堪脱维亚啤酒厂。这是上海生产啤酒之始。

“但上海的城市定位和开放程度注定了它的啤酒产业更注重消费端,百威亚太选择将总部设在上海,或许更多是基于其对品牌传播力和影响力的考量。”何勇分析道。

的确,在《增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文化内核》白皮书中,百威集团期待以啤酒为媒,助力上海将标志性活动IP与城市形象塑造和地方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提供出类拔萃的消费体验,打造创新性的IP,助力上海加快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城与酒,共荣共生

而要想了解一杯啤酒是如何做到和一座城市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最终成为文化经济统一体的,哈尔滨或许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提及哈尔滨,就可以想到哈尔滨啤酒,后者俨然成为前者的代名词。最近,啤酒文化再次为这座城市加冕——7月20日,第21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啤酒节开幕式上,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授予了哈尔滨“中国啤酒之都·哈尔滨”的称号。

毫无疑问,这背后正是企业与城市的共生共荣、相映生辉。

啤酒,在哈尔滨已经有120多年的历史,中国的第一杯啤酒便诞生在哈尔滨啤酒厂。哈碑目前作为百威集团的全国性品牌,行销全国及英美、韩国、俄罗斯、新加坡等海外市场。2010年,哈尔滨啤酒携手国际足联,成为第一个赞助世界杯的中国啤酒品牌。2011年底,正式成为NBA中国市场合作伙伴,也是首个连续两届赞助世界杯的中国啤酒品牌。哈尔滨啤酒工厂和博物馆凭借其特有的品牌创意和文化深度,将成为哈尔滨的全新旅游胜景。

百威中国东北事业部企业事务总监于春滨告诉《新民周刊》,作为哈尔滨老字号品牌,在加入百威集团后,哈尔滨啤酒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新的啤酒厂全力打造数字化与绿色化智能工厂,赋能当地啤酒工业实现创新高质量发展与绿色转型,助力百年工业老城焕发全新活力,见证啤酒与这座城市的共生共荣。

多年来,哈尔滨啤酒始终发挥行业龙头优势,带动产业上下游发展,促进形成了巨大市场潜力,吸引诸多啤酒厂家相继来哈尔滨投资建厂,形成百花齐放的良性发展格局。目前,哈尔滨的啤酒年产能超过240万吨。

据统计,哈尔滨的啤酒年消费总量和年人均消费量位于中国各大城市前列。时至今日,啤酒仍是哈尔滨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2022 年,全市啤酒实际产量约130万吨,年产值超过30亿元,极大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毫不夸张地说,在哈尔滨,啤酒“拉”来了一条包括生产、包装、罐装、运输等在内的啤酒全过程产业链。“啤酒经济”已成为带动这座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在哈尔滨宝钢制罐有限公司,偌大的厂区内几乎看不到工人的身影。整齐锃亮的啤酒罐在生产线上高速运转,裁剪、成型、喷漆、装箱……每一道工序都有条不紊。随着智慧制造项目启动,该工厂实现了可视化集中管控。而在一街之隔的啤酒厂外,等待运输的物流车正排成长队,将清爽的啤酒送往全国各地和海外市场。此外,哈尔滨和鑫彩色印刷有限公司、哈尔滨华兴玻璃有限公司等配套企业相继成立。

为进一步赋能“啤酒经济”发展,哈尔滨市有关部门提出,通过设立增产奖励、提供贴息贷款、组织企业参加各种展销会等方式,助力啤酒产业相关企业实现长足发展。

如今在哈尔滨的啤酒产业集聚区,一瓶啤酒的诞生已实现“足不出区”。而在“中国啤酒之都”的加持下,哈尔滨正在形成消费与产业的新风尚。

历经岁月流转,啤酒文化已在街头巷尾铺展开来,成为这座东北城市的一道风景。广场上、街头边,可见悠闲的人们畅饮;太阳岛上、松花江边,人们野营聚会、举杯相庆;在中央大街,阳台音乐会、乐队巡游、西餐厅有了啤酒的点缀,更显风韵。

一年一度的哈尔滨国际啤酒节热闹非凡,夏日傍晚,120米高的雪花摩天轮悠然旋转,一顶顶洁白帐篷下,市民和游客尽享来自国内外30余个品牌的500余款啤酒。

何勇表示,哈尔滨这个城市带有深厚的啤酒消费文化底蕴、历史底蕴,以及消费基础。同时,哈尔滨是一个开放、豪爽、包容的城市,这与啤酒本身的产品属性也非常契合。哈尔滨通过国际啤酒节打造啤酒加艺术、啤酒加音乐、啤酒加体育、啤酒加文化等丰富形式的啤酒体验,让啤酒这个品类和各种形式进行跨界联合,互相产生共振效应,产生“1+1>2”的效应,“这是我觉得哈尔滨的啤酒文化里最包罗万象的文化基础,也是哈尔滨能够荣获‘中国啤酒之都’的重要原因”。

在何勇看来,如今中国的啤酒节迎来了2.0时代。“啤酒节在中国并不陌生,二三十年前全国各地都有,更多是模仿德国啤酒节,主要是大棚内搭建一些吃喝的欢乐场景满足口腹之欲。而现在的啤酒节,我们希望不再去模仿和复刻西方的痕迹,要建立自己的定位和阶层,更加注重精神层面和文化的提升,让消费者感受到更多啤酒本身和啤酒之外的美。”何勇进一步解释道,从共性之美上,啤酒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天然发酵酒类,带有很强的包容性,它被赋予了大众情怀,可以跨界百搭,与音乐、体育、艺术、文化、时尚、生活等互联互通。

个性之美则首先体现在啤酒的种类上,理论上有37万多种。其次,啤酒并不都是新鲜的,也有过桶、陈酿、年份等产品展现时光、创造之美。

何勇强调,过去这几年中国啤酒产业始终坚挺,通过加速市场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牢牢抓住了新消费环境下的大众需求和消费升级机遇,加快高端化发展进程,逆势而上,实现了来之不易的“量价齐升”。

“啤酒产业的生命力很强,啤酒的适应性很强,消费起来也是最简单直接的。”何勇充满信心地表示,随着中国的经济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品质化、个性化、多元化会是未来啤酒产业的发展趋势,也是未来的增长点。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