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16个上海地标,重温上海解放之路
第17版:封面报道 2024-05-27

16个上海地标,重温上海解放之路

应琛/刘绮黎

破除鹿砦,越过深水壕沟,向敌军地堡冲锋。

1949年5月13日,第三野战军第29军87师及85师253团向月浦发起进攻。

解放军战士在浦东战场上对空射击。

杨树浦自来水厂

解放军向四川路桥北侧邮政总局里的敌人进攻。

上海邮政大楼3楼东侧窗户上仍有一处75年前留下的、“永不修复”的弹孔。

解放军迅速向苏州河北岸挺进。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旧址。

整理|应琛 制图| 刘绮黎

1949年5月27日,上海迎来全城解放。在可歌可泣的上海解放战役中,有近8000位烈士献出了宝贵生命。

如今,历史的硝烟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宁静的岁月与繁荣的都市。但那些弹孔、那些碉堡,乃至那些游人如织、已成城市地标的建筑,庄严如昨、肃穆依旧,它们是新中国缔造者们“战上海”峥嵘历史的永久见证。

01 宝山烈士陵园

宝山,堪称上海北面的水路门户,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上海战役的主战场。宝山烈士陵园有一面“热血丰碑——解放上海烈士英名墙”,是全市镌刻上海战役烈士英名最全、最多、最大的一座纪念墙。

02 刘行国际电台碉堡

位于宝安公路1101号的刘行国际电台曾是国共两军激战的阵地。电台内本来余存7座碉堡,后来拆掉了4座。现存最大的是一个钢骨水泥之身的庞然大物,应该是一座母堡。1949年5月14日开始,解放军第28军与国民党守敌第52军在刘行国际电台激战五昼夜。至19日深夜,我28军终于全部占领了国际电台和附近堡群。

03 月浦攻坚战纪念碑

月浦镇,位于宝山的西北,它不仅是国民党军在月宝公路上的重要据点,而且是进入吴淞、宝山的唯一门户,地形易守难攻。解放军在月浦投入了第29军4个团的兵力。整个月浦之战,解放军的伤亡总数超过8000,其中29军13日一天的伤亡就高达1200人。唯一承载那段记忆的是月浦公园内的上海战役月浦攻坚战纪念碑。

04 吴淞口

黄浦江与长江交汇入海处,是当年国民党军重兵扼守的海上逃路出发地——吴淞口。因为所调集的船只有限,无法在短时间内撤离,国民党部队方寸大乱,潮水般地涌向码头,争先恐后夺船逃命,码头上一片鬼哭狼嚎,场面混乱不堪。

05 川沙烈士陵园

当年浦东是上海战役的另一个主战场。川沙烈士陵园建于1956年4月,安葬着在第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为国捐躯和解放后在保卫祖国、抗洪抢险斗争中光荣殉职的378位烈士。其中以上海战役牺牲烈士为最,多达343位。

06 高桥古镇

历史悠久的高桥镇是一座文化气息浓厚的水乡古镇,位于东街的仰贤堂中西合璧、临水而建,与高桥战役还有一段渊源。1949年5月25日晚7时,解放军30军和31军兵分两路从东、西两街对高桥镇发起总攻。国共两军激烈交锋,仰贤堂因楼层较高一度被国民党守军作为抵抗据点。解放军经过逐街逐屋的战斗,至26日清晨解放了高桥全镇。但国民党军在溃退时纵火焚烧店铺和民宅,所幸仰贤堂结构坚固、屹立不倒,其外墙至今清晰留有3个弹孔。

07 漕宝路七号桥碉堡

1949年5月23日夜,三野发起总攻,上海市区战斗打响。漕宝路,是西南市区一条很长的交通要道。这条路在古时即为驿道,俗称“东官路”,是进入上海市区的陆上要道。沿着漕宝路西行,在距离七宝教寺不远处便是七号桥,一座钢筋水泥碉堡赫然出现在桥的东堍北侧。

08 杨树浦发电厂

1949年5月27日,市区已大部解放,但国民党第21军230师8000余人仍驻守于杨树浦发电厂与自来水厂等厂区负隅顽抗,解放军已将他们包围,但不能用武力解决。陈毅同志得知守军指挥是该师副师长许照后,灵机一动想到了许照的恩师——国民党陆军大学教授蒋子英。蒋接到解放军的电话后,很配合地拨通了许照的电话进行劝降。当日下午,许照的部队没有放一枪,全部放下了武器。

09 杨树浦自来水厂

位于杨树浦路830号(近许昌路)的杨树浦水厂,原是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是我国第一座现代化水厂。它曾一度处于战争阴云的笼罩下,所幸的是最终有惊无险,完好无损!

10 复兴岛

1949年5月25日,复兴岛上渔业管理处的护厂队通过政策宣传,争取了该处处长和国民党军一名营长投诚,逮捕了一名顽抗的团长,复兴岛得以和平解放。上海解放后,浚浦局体育会花园由港务局接管,1951年2月移交工务局,于当年5月28日作为复兴岛公园对外开放。

11 上海大厦

外白渡桥北堍,有一座黄褐色的装饰艺术派建筑——上海大厦,原名百老汇大厦,是解放前上海仅次于国际饭店的最高建筑。上海战役时,它却是外白渡桥上最危险的火力点。

12 四川路桥

沿北苏州路往西走,过了乍浦路桥便来到四川路桥。四川路桥是国民党守军在苏州河北岸防线的重中之重。它的重要性在于它直接联结北岸的四川北路,与汤恩伯的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和淞沪警备司令部直线距离不过3000米,再往下直插虹口、江湾,顺公路就可直达吴淞口。

13 上海邮政大楼

当年,从上海邮政大楼发射的火力可以完全覆盖整个四川路桥桥面,自然也成为国民党守军近千官兵的最佳防御据点。子弹像流星雨一样在桥面上飞旋,突击的勇士一批批倒下,其中包括最先突破长江天堑的赫赫有名的“渡江第一船”——第27军79师235团1营3连2班的12名战士,他们在渡江战役中没有一个伤亡,一路打到上海,没想到在距离解放的前两天却倒在了宽不过40米的苏州河边。

14 四行仓库

沿着苏州河边,经过河南路桥、福建路桥和浙江路桥一直走到西藏路桥堍,便来到了当年淞沪抗战中八百壮士孤军奋守的四行仓库。1949年5月25日夜里,235团3营7连指导员迟浩田带领排长王其鹏和通信员张瑞林在这幢建筑里演绎了一场“四两拨千斤”的好戏,出其不意地偷袭了四行仓库内的国民党204师师部,迫使驻守在这里的1000多名敌人放下了武器。

15 江宁路桥

从西藏路桥再往西,有一座造币厂桥,现在叫江宁路桥。1949年5月25日上午,海关总署关警总督察王中民受中共地下党委派,就是冒险走过这座桥到苏州河北岸去劝降国民党守军的。5月26日,刘昌义率国民党第51军投诚;邮政大楼至百老汇大楼一线的国民党守军相继投降。

16 延安西路129号

1949年5月27日,上海全境解放。当晚,位于大西路7号(今延安西路129号)已经被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和人民保安队保护起来的上海广播电台,改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名称正式向全市播报,主要内容是上海解放的消息和人民解放军的“约法八章”。

资料来源:上海市档案馆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