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当产能过剩成为一种话术
第49版:广域/观察家 2024-05-27

当产能过剩成为一种话术

张国庆

如果跳出产能过剩这个伪命题的圈套,跳入合作共赢的蓝海中,我们会发现,中国不仅在新能源领域,而且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都可以与匈牙利、与欧洲、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形成共赢。

张国庆

将经济问题包装为政治议题,就是游说集团的拿手好戏。

产能过剩的话题,兴盛于耶伦访华期间(其实早就在美国擅长的舆论场沸沸扬扬了,这也是美国舆论战的惯用伎俩),而在耶伦访华之后,美国不出所料地对中国的电动汽车、锂电池等加征关税。这一轮,美国针对的是我们的新能源产业链。

正如中国驻美国大使谢锋日前所说,打着公平竞争的幌子搞保护主义,真实目的是打压中国新能源等产业,遏制中国高质量发展,捞取政治私利。这里不仅有国会议员们的政治私利,更有总统拜登的选举政治私利。

拜登的选情并不乐观。最新民调显示,在美国六个关键州预设选举中,美国前总统、共和党竞选人特朗普在其中五个州的民调支持率领先现总统拜登,即便在拜登唯一领先的威斯康星州,拜登也仅以47%比45%领先特朗普2个百分点。与2020年相比,特朗普在年轻群体和少数裔选民中的支持率明显提高,尤其是近期Tik Tok风波及美国高校大学生如火如荼的反战抗议更是显示出年轻人对拜登政府的不满。而拜登更因为以色列政策上的尴尬处境,使得他在穆斯林选民中非议重重。在这种情况下,拜登必须通过政治手段,在其他方面找回场子,比如通过打压中国新能源赢得相关利益集团的好感。

美国的相关产业链上的大公司及其背后的利益集团“功劳”也是不小。在过去的九年内,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都成功荣登了全球第一的宝座,销量更是在全球市场中的占比达到66%。相比之下,美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却面临巨大的困境,这些汽车公司自然是坐不住了。而事实上,在美国这个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游说大国”,几乎所有对华经济制裁的背后,都有相关利益集团游说的影子。将经济问题包装为政治议题,就是游说集团的拿手好戏。

而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弯道超车。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产业实现弯道超车的主赛道,毕竟在传统燃油车这一赛道上,德国和日本都是十分强劲的对手,而恰好我们又在电池领域中拥有领先优势。作为全球最大的电池生产国,中国越发明显的优势以及在汽车产业上对美西方形成的巨大压力,必然使得以美国为首的国家不痛快,正面赛道赶不上,那就只好“使绊子”了。一言以蔽之,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自然只能寄希望于通过遏制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来维护其自身利益了。

事实上,产能过剩并不是新鲜的话术。近些年来,但凡中国在某个领域中赶超美国,或者对美西方形成极大的压力,它们总会找出这样那样的理由威胁、打压乃至封禁我们。看看那一长串的公司名,其实又何尝不是中国优秀企业的美国乃至美西方世界的“认证”。而美国的制裁也正说明我们做对了,所有被制裁的企业和行业,几乎无一例外都是美国担心被中国超越甚至已经超越了的,也正是我们应该重点力挺和扶持的。

但不可否认,美西方的这套话术还是很有杀伤力的。从所谓“中国威胁论”到“中国冲击论”,再到“产能过剩论”,美西方在构建“中国威胁叙事”的同时,也在营造一个去中国产业链的舆论氛围和市场环境,对此,我们不仅要用实力打脸,更要在舆论场上争取主动。

5月19日新华社在《中欧汽车产业链在匈牙利合作共赢》一文中指出,随着越来越多中国新能源车企在欧洲拓展市场,来自中国和欧洲的汽车产业链上游企业也携手布局,东欧国家匈牙利就是热门投资目的地之一。如果跳出产能过剩这个伪命题的圈套,跳入合作共赢的蓝海中,我们会发现,中国不仅在新能源领域,而且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都可以与匈牙利、与欧洲、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形成共赢。

[发自北京]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