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上班暂停,一起去趟阿勒泰
第54版:何以中华/本周博物 2024-05-27

上班暂停,一起去趟阿勒泰

周洁

《我的阿勒泰》的剧照。

金翼兽饰。

北疆之北是阿勒泰,她是狂野的梦,她是山野的风。

记者|周洁

随着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热播以及地磁暴影响下凌晨阿勒泰极光美景的出圈,最近,阿勒泰在旅行平台的搜索热度迅速走高,当地的旅游旺季提前到来。

迷人星空、巍峨雪山、茂密森林、青青草原、成群牛羊……阿勒泰草原上发生的治愈系故事犹如初夏微醺的风,吹起观众心中的阵阵涟漪。

“上班暂停,去趟阿勒泰”“阿勒泰满足了我对诗和远方的所有幻想”,据了解,在电视剧拍摄地哈巴河县,可以游览电视剧中的张凤侠小卖部、孤独的树、夏牧场,还可以到青河县青格里狼山感受野狼生态文化。

其实,阿勒泰地区的历史远比电视剧更加吸引人。早在旧石器时期,阿勒泰就有人类活动。先秦以来,阿勒泰地区成为了中国北方游牧部族民族西迁东往的重要通道。在汉代,丝绸之路分为南北两道,其中北道便经过阿勒泰地区。通过这条贸易路线,阿勒泰地区成为了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这一时期,阿勒泰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各种文化也在此不断交融。

灿烂的历史文化

李娟在《我的阿勒泰》一书中这样描述阿勒泰:“北疆之北是阿勒泰,她是狂野的梦,她是山野的风。”阿勒泰地处阿尔泰山南麓,准噶尔盆地北缘,拥有草原、雪山、戈壁、河流、峡谷、湿地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

“阿勒泰”是突厥语,意为“金山”,阿尔泰山脉自古便以出产黄金而闻名于世,在《魏书》《周书》等古代文献、典籍中,阿尔泰山脉被称为“金山”或“金微山”。至今,民间还流传着“阿尔泰山七十二道沟,沟沟有黄金”的说法。

丰富的黄金矿产资源为阿尔泰山脉黄金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当然,文化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在那里的人们。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为断匈奴之右臂,发动河西之战,两次大战歼敌匈奴十几万人,自此匈奴远遁大漠,汉匈争夺的焦点由汉朝北部转为西域。

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设西域都护府,统辖整个西域地区军政事务。

前文说到,阿尔泰山是一座金山。因此,此地的黄金制作技艺也相当拿得出手。阿勒泰地区博物馆新馆的馆标就是其中代表性的杰作——金翼兽饰,这是一匹腾空飞跃的骏马,躯干壮实,昂首嘶鸣,腿蹄轻捷。再仔细看,你会发现金翼兽饰是在将金箔锤揲出基本形态后,使用錾刻工艺进行二次细节加工,在极薄的金箔上錾刻出精细纹样,而且做工极为讲究:骏马微微闭眼,似乎俏皮含情;灵动的四肢仿佛正在跳跃,还有那根根分明的鬃毛,无不证明当时汉代时的铸金工艺已经十分成熟。

同时,专家们还认为,这匹马融合了中原地区和西亚、中亚地区的文化特征与铸造工艺,这样的造型在中国汉代出土的文物中是比较常用的艺术造型。这也充分说明,早在汉代,阿勒泰已经是东西方贸易、技术、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地区之一。

时间到了唐代,武则天为了进一步巩固西北边疆,在庭州设立了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北包括阿尔泰山和巴尔喀什湖以西的广大地区。北庭都护设立后,提携万里,社会安定,农业、牧业、商业、手工业都得到空前发展。

公元713年,第二任都护郭度瑾进驻北庭后,将所率军队编为田卒开荒种地、屯垦戍边。唐玄宗为了确保这条中西大道的安全和领土完整,又在北庭设立节度使,统领瀚海、天山、伊吾三军,有镇兵万余人。

两千多年间,阿勒泰地区不仅一直作为西北边防重镇,同时也因为其丰厚的自然资源吸引着人们在此繁衍生息。现在的阿勒泰地区以汉族和哈萨克族为主,此外还有回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36个民族。

丰富的自然资源

除了黄金外,阿勒泰还拥有目前世界已知最大和最典型的含有稀有金属矿的花岗岩脉之一的“3号矿脉”。

可可托海“3号矿脉”是一个深200米、长250米、宽240米的伟晶岩脉矿坑,盛产世界上已知的140多种有用矿物中的86种矿。其中,铍资源量居全国首位,铯、锂、钽资源量分别居全国第五、六、九位。其矿种之多,品位之高,储量之丰富,层次之分明,开采规模之大,为国内独有、世界罕见。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云集了中国和苏联的高级地质科学家。他们在可可托海矿区以“3号矿脉”为主进行试采,曾开采出16公斤重的海蓝宝石、17公斤重的黄玉、60公斤重的钽铌单晶矿、500公斤重的水晶块、12吨重的石榴石、30吨重的绿柱石晶体等矿物珍品。

“3号矿脉”还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功勋矿”和“英雄矿”。2015年由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在祖国的怀抱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成就展”中,这样介绍“3号矿脉”:“可可托海3号矿脉素以地质博物馆享誉中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为国家偿还了苏联的部分外债,并为我国原子弹、氢弹以及人造卫星研制成功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如今,“3号矿脉”已经成为众多地质学者和地质爱好者的打卡景点。

每年,还有数万雪友飞行千里,只为来阿勒泰滑雪。阿勒泰位于北纬47度左右的世界滑雪黄金纬度线上,和阿尔卑斯山、惠斯勒等世界著名滑雪目的地处于同一纬度线,阿勒泰因此被称为“中国雪都”。

这里有全国最长的雪期,从9月末一直延续到次年5月;这里山势多样,坡度均在15%~60%之间,雪道落差在400米~1600米之间,是世界范围内建设滑雪场最优质的山脉和地形之一,拥有将军山、可可托海、禾木吉克普林和青格里狼山四大滑雪胜地,初步形成了冰雪产业聚集区。

阿勒泰还是人类滑雪最早起源地,证据就是当地汗德尕特蒙古族乡的一个洞穴中,一幅距今一万多年的岩画,是迄今已知年代最久远的彩绘人类滑雪狩猎形象之一。

岩画中,一排远古先民手执短杖,脚踩短小雪踏,弯腰屈膝,抬头撅臀,身体向前倾。在距离弧线滑雪队伍右上方洞穴顶部40厘米处,一人正面而立,脚踩短小雪踏,头戴羽冠,一手叉腰,一手握狩猎工具正指向前方,在指挥滑雪队伍狩猎,而队伍身旁或前方则是拼命逃窜的野牛、野马、麋鹿。

200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西北大学等单位在北京宣布中国新疆阿勒泰是人类滑雪最早起源地。从2007年起,新疆阿勒泰地区将每年的1月16日定为“世界滑雪最早起源地”的纪念日。

阿勒泰的美是纯天然、原生态,也是古老而质朴的,而这些也是最难以复制模仿的,是阿勒泰最吸引人的地方。

本周博物

阿勒泰地区文博院

阿勒泰地区文博院(博物馆)是收藏、研究、展示全地区历史文物的重要文化窗口,现有馆藏文物544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9件、国家二级文物21件、国家三级文物35件,特色藏品有草原石人、鹿石等。

馆内不但有文物真品,还有电子互动大屏及趣味游戏,能够帮助我们从多个角度了解阿勒泰地区历史,体验独特的民族文化。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