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一名海军老战士的人生坐标
第38版:封面报道 2024-05-27

一名海军老战士的人生坐标

迟焕章/宓正明

迟焕章

编者按:在纪念上海解放75周年之际,上海市委老干部局约请当年战斗的亲历者、对上海解放做出贡献者口述、撰稿。抚今追昔,其中点点滴滴细节,读来仍令人感觉大上海解放之不易,如今的人们没有理由不把上海建设好,让她更美好!

口述|迟焕章 整理|宓正明

我出生于1929年12月,山东昌邑县大章村人。父亲迟德芬曾在八路军鲁苏战区抗日游击第四纵队一支队当文书。父亲担任过崇德屯村的小学教员,曾被日本鬼子抓去过,幸亏村里李大爷用一头牛把他救了回来。1945年2月,父亲从部队回大章村,母亲煮了一锅地瓜叶过年,父亲便把我也带去参加了抗日游击队。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之后,我受命到胶东西海中学教员训练班学习。第二年的春节前,我回到了大章区政府,担任民政助理员。那时,经两任区长毛子厚和黄肇仁介绍,我已经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共产党员必须有理想、有信仰,要有为革命理想而奋斗的目标。1947年我18岁时,成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当年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山东胶东解放区,昌明县受到还乡团的血洗,许多村干部、军属被杀害。大章区委书记李志明和宣传委员、区中队长、区公所交通员都牺牲了。我跟着区长组织群众转移,躲避到胶莱河中,还曾在别人预先修好的坟墓中躲藏,死里逃生。

1948年1月,我改任大章区中队副指导员,由地方转为参军入伍。先是带领一支区中队。当年许世友司令员指挥解放济南时,我在胶东军区俘虏管理处任职。我们负责甄别处理俘虏。我曾任俘虏队排长,与俘虏同吃同住,原先持有的手枪也暂时不佩戴了。1948年年底,我部改编为华东野战军后备兵团四师十三团,参加了淮海战役与渡江战役。那时候,真所谓边打、边俘、边补,多个部队都有“解放”战士。

南京解放后,我后备兵团于1949年4月24日渡江后占领江阴要塞,接收国民党起义部队。我们团的团长,就是起义部队的李团长。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海军成立,我们是第一批海军特种兵。解放上海后,我们从吴淞口直接到了舟山,组建了海岸炮兵团,接着解放东南沿海岛屿,保卫新生的人民共和国。那时,我始终在团政治处,在海军舟山基地岸防部担任组织助理员。

1955年上半年,我奉调回上海,在华东海军(后改为东海舰队)担任政治部组织干事,当年第一次授军衔,我初评为大尉。舰队机关开大会宣布军衔时,我作为最年轻的干事,代表尉官发言。我说:这是党和国家对我们的奖励,想想过去为革命牺牲的同志,他们什么军衔也没有看到,如今为了建设现代化军队,我们不管被授予什么军衔,都是一种荣誉。

在舰队组织部工作期间,我曾参与研究制定舰艇党支部工作条例,还曾跟随舰队司令员陶勇下放到登陆艇当兵。1961年,我被调到护卫舰“昆明”号上担任少校政委。1963年我参与了“跃进”号失事的调查。周恩来总理亲自来我舰视察。我和张韵舰长在舰梯口迎接。周总理握着我的手说:“年轻的海军军官,由陶司令员带你们去。”我对总理说保证完成任务,并向总理报告:“海上美日飞机常围着我们军舰转,我们一定要加快建设强大的海军舰队。”我从此在思想上立志为发展海军舰队努力奋斗。

1978年我转业到上海师范学院,曾任物理系、历史系的党总支书记。1984年我奉调上海市市级机关党校任副校长,直至1990年离休。去年,我有幸去南海参观我军舰队,我国强大的海军已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我们的新“昆明”号护卫舰吨位更大了,它已经出海执行任务,可惜我与之失之交臂。

我仍牢记毛主席的教导:“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设强大的海军。”

我很欣慰,耄耋之年,能看到盛世繁华。看到在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军上下、全国人民正在为加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而努力拼搏。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