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颜宁:勇敢做自己
第65版:科技 2024-06-10
2024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获得者

颜宁:勇敢做自己

周洁

右图:5月2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颜宁出席第26届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颁奖典礼。 图片由欧莱雅提供

上图:今年获得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的五位女科学家。 图片由欧莱雅提供

上图:欧莱雅企业基金会负责人亚历桑德拉·帕尔特认为,“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计划切切实实地提高了女性科研工作者的知名度。 图片由欧莱雅提供

右图:2024年,欧莱雅“科技女生赋能计划”正式启动。 图片由欧莱雅提供

1901年到2023年,25位女性摘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桂冠中,60%的获奖者是在1998年“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计划诞生后获此殊荣的。

记者|周洁

5月28日,第26届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颁奖典礼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颜宁等五位科学家获颁2024年度的这一奖项。

作为该奖项创办以来第八位获奖的中国科学家,当晚颜宁的一袭绿色中式长裙分外惹眼,在致辞环节,她表示:“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我个人努力的认可;对一路支持并激励我的人们而言,也值得庆贺。”她还提到自己在小外甥女的建议下,穿着舒适的平底鞋参加了这场盛大的颁奖礼,她因此在致辞尾声,鼓励所有女孩们:“成为女科学家的道路或许充满挑战,但还不足以阻碍你前行的脚步。所以,请勇敢做自己(Be brave, be yourself)!”

记者了解到,自1998年欧莱雅集团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发起了“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计划,并设立了“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过去26年,该项目已经产生了132位获奖人。值得一提的是,1901年到2023年,25位女性摘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桂冠中,60%的获奖者是在1998年“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计划诞生后获此殊荣的。这也证明该项目支持女性科研人员的努力也正在得到回报。

她的研究为解决阿片类药物危机贡献力量

“我们的科研工作专注于揭示膜蛋白的原子结构,这些蛋白能把糖分子、钙离子、钠离子送到细胞内部。通过了解它们的精细结构,我们可以搞清楚不同的药物是怎样调节它们的。基于这些信息,我们就能设计出减缓疼痛的新药物。我们希望为解决阿片类药物危机贡献一份力量。”颜宁在获奖致辞中如此描述自己的研究内容。

阿片类药物危机指的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过度处方和滥用治疗疼痛的合法阿片类药物,导致人们成瘾率飙升,最终引起过量服用的情况。有数据显示,自2000年以来,美国已有超过100万人死于药物过量,其中大部分是阿片类药物所致,而流行病学家指出,阿片类药物危机还会危及公共健康、经济产出和国家安全,需要引起重视。

颜宁的研究揭示了众多跨膜蛋白在原子分辨率级别上的结构,这些跨膜蛋白调控着葡萄糖和多种离子等化学物质的跨膜转运,对于维持细胞的良好功能至关重要,出现任何异常都会导致疾病。她的研究为可能导致疼痛或癫痫、心律失常等症状的细胞功能缺失或突变提供了分子角度的解释,也给新疗法和新药物(如无成瘾性止痛药)的研发提供了明确的线索,同时也为理解药物或毒素如何作用于体内蛋白提供了全面的视角。

作为第八位获得“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的中国科学家,颜宁在接受采访时回顾自己的研究历程,总是在挑战高难度。“2001年还是2002年,当时我是普林斯顿大学博士二年级的学生,王晓东(当时的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教授,现任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来我们学校,他就开玩笑说,癌症领域一半人都在研究p53(人体抑癌基因),不是因为p53更重要,而是因为研究的人多。这句话对我影响特别大。当时我就觉得,不要去做太热的东西,要尽量去找一些别人没注意到的,这才是真正的金矿所在。现在大家老觉得我发文章(的领域)很热,其实我刚开始做膜蛋白的时候不是这样的,当时它难,做的人不多,所以我才去做的。”

她总是对身边的一切充满好奇心,尤其是在科学世界中,她永远在做一个提问的人。“结构生物学相当于是把生命打散了,变成一个一个的化学分子或者化学复合物,甭管是大是小,就算一个DNA,它也是化学的,是没有生命的,但它们组织在一起的时候,在几十亿年前,诶,它们组装出生命了。所以到底生命是如何起源的,生命和非生命的边界到底在哪里?”

令人高兴的是,颜宁的研究正在从解析其结构,到理解其机制,再进一步到药物研发,步步逐渐深入。“我实验室2022年在PNAS(《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了一篇文章,做出Nav1.8的结构的时候,通过非常漂亮的结构分析,就发现了它和其他钠离子通道不一样的一个点。Nav1.8是九种钠离子通道的其中一种,它是一个重要的止疼药的靶点。去年制药公司Vertex针对Nav1.8做了一个小分子药,过了三期临床,效果很好,特别是能治疗因为糖尿病引发的疼痛,这是几十年来第一次有一个非鸦片类的止痛药见到了曙光。”

科学界的性别不平等依旧存在

2007年,年仅30岁的颜宁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成为“清华最年轻教授”。此后,颜宁的身上一直围绕着一圈光环。“其实我从来没有觉得女性本身是个劣势,因为不论清华还是普林斯顿,你可以看到有很多女性教授,实验室里也有很多女学生,你不觉得女性有任何做科研的劣势。但我做了教授以后,慢慢知道得多了才发现,为什么女孩子做教授的越来越少了。越往后我才开始意识到,女性作为一个整体,其实是有很多需要公平的地方。”

颜宁的感受不是个例。20世纪90年代末,女性占全球科研工作者的27%;2014年,这一比例增加到30%;如今,全球大约三分之一的科研工作者是女性。尽管从事科学事业的女性人数在逐渐增加,但在研究领域,这种进步仍然不足。此外,有数据显示,欧洲只有18%的高级科研岗位由女性担任,全球范围内国家科学院成员中只有12%是女性。与此同时,只有不到4%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授予女性。

从2014年起,颜宁向社会提问“女科学家去哪了”,开始关注女科学家的相关话题。2015年开始,她每年都组织举办女科学家论坛。她也在自己的实验室内外践行这一承诺,她努力创造一种女性友好的工作环境,她的实验室逐渐招募更多的女性首席研究员;在她领导的两个科研机构——深圳医学科学院和深圳湾实验室中,管理层均有一半以上是女性。“在我心里面我是把它变成了我的一个责任,而不是为我自己摇旗呐喊。”颜宁说。

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摇旗呐喊,也是欧莱雅企业基金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过去26年来一直在坚持的事。

“尽管近几十年,全球各大领域都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是仍有一个事实没有改变:那就是在科学界,性别不平等依旧存在。当今世界,科学是应对全球挑战不可缺少的手段,但即便到了今天,每三位科研人员中也只有一位是女性,在人工智能领域,这个比例甚至跌到了约十分之一,导致了新兴科技领域中存在着大量的性别偏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在颁奖活动上再次强调,“世界需要科学,科学需要女性,我们将持之以恒、竭尽全力支持她们。”

欧莱雅董事会主席、欧莱雅企业基金会主席安巩表示:“赋予女性科学家应有的科研地位,消除她们遇到的种种障碍,激励未来的女孩们追求科学事业,能够为社会中的大多数人创造福祉。”欧莱雅通过“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计划,组建起了一个富有活力的跨世代女科学家社群,而安巩也指出:“我们要继续保持审慎,继续全力以赴,因为在科学界实现性别平等并非一蹴而就;而且,女性已赢得的权利也往往非常脆弱。”

日前,欧莱雅企业基金会负责人亚历桑德拉·帕尔特接受《新民周刊》专访时也表示,在过去26年里,她结识了许多女科学家,她们往往都有很多相似的品质,比如聪明、谦虚、有毅力、有决心。“但我们也发现,不论是在商业社会还是在科学领域,到处都存在着‘玻璃天花板’,很多女性的职业发展上会面临很多障碍,我们需要的是打破它,让更多女性参与决策。这也是欧莱雅基金会一直热衷的一件事——把卓越女性带到聚光灯下,展示她们的成就和贡献。”

令帕尔特感到骄傲的是,“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计划切切实实地提高了女性科研工作者的知名度,她们是各大洲或各个学科开辟新天地的女性代表,“在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中,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得主占据了很高的比例,这说明我们在选择最高水平的女科学家方面是非常精准的。而我们对于女科学家的关注,也能够促进、提高对科研工作者的认可和支持,鼓励更多青年女性走上科研道路”。

让“女科力量”一代耀一代

获得“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后,颜宁也收到了许多来自对科技感兴趣的中学女生们的提问。有人好奇颜宁是如何做到对于自己的领域保持持久的热情和专注,始终拥有科研的动力?也有人疑惑具有怎样的品质或特点的人适合进行科学研究?

实际上,颜宁自己也是中学时代碰到了鼓励她的榜样。她在致辞中特意感谢了自己的高中化学老师,关仪女士。在她的描述中,关老师个子不高,留着灰白色的短发,戴着一副眼镜,总是面带自信的笑容。而关老师常常告诉学生:“女孩子善于学习科学,要相信自己。”

当然,颜宁也提到,当选择走向科学研究之路时,好奇心是最重要的。“我一直都把我的学术说成打游戏,就是通关打怪,当然我并不打游戏。我就是觉得这个过程是一环套一环的,因为你始终有问题可问。就怕你问不出问题,那就无聊了。我不会异化做科研这件事,我做科研就是因为好玩。”她鼓励孩子们始终保持兴趣,去挖掘自己热爱的东西,不要给自己设限。

中学女生刚刚开始系统接触科学类课程,正值兴趣和理想的萌芽阶段,与女科学家们的深度面对面交流,不仅在她们心中埋下了科学的种子,也将以对未知的好奇、对热爱的坚持,长期激励她们的生活和学习。正是感受到了来自中学女生心底对科学的渴望和对未来的疑惑,2024年,在“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设立二十周年之际,欧莱雅中国与新浪扬帆公益基金联合推出的“科技女生赋能计划”正式启动。

对于“科技女生赋能计划”,帕尔特抱以极大的期待。她表示,很多年轻女性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机会和选择,而和女科学家们的接触无疑能够帮助女孩揭开科学事业的神秘面纱,让更多的女性走进科学殿堂。

值得一提的是,“科技女生赋能计划”特别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赛娟作为“终身名誉导师”,领衔“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奖人在内的女科学家们组成“科普导师”团队,也将特别关注科普教育的均衡普惠发展,目标在1年内惠及全国不同城市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10万名中学女生。

欧莱雅相信,每位对科学感兴趣、有志学习科学的女生都可能是未来闪耀在世界科研界的美丽新星。欧莱雅北亚及中国公共事务总裁兰珍珍对此表示:“从世界到中国,从‘女科学家’到‘科技女生’,从‘青年榜样’到‘未来新星’,二十多年来,欧莱雅始终以实际行动助力科学界的女性赋能。未来,我们将继续联合多方力量,持续以创新形式赋能各梯队的科学女性,发掘让中国和世界为之所动的女科力量,为更多的‘她’点亮科研星火,让科学精神‘一代耀一代’。”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