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阳光海岸
第74版:专栏/人间声色 2024-06-10

阳光海岸

张佳玮

张佳玮

自由撰稿人

Free Lancer

杂食动物

照片与明信片上的海景多美丽,现实生活多琐碎,而且,“很难有生活”。

“好看的海岸,都不适合生活。”车过阿玛尔菲海岸时,住在那不勒斯的司机这么说。

想一想,确是如此。那不勒斯往南的苏莲托——名曲《重归苏莲托》那个地方——甚至再往南的波西塔诺,一路是著名的阿玛尔菲海岸,拍照出来风貌绝佳,风景多是高岬峭壁,直下入海。巨大的高低差,山海相望,远看宏伟动人。但真要下去,得穿绕几十遭,才下得到海滩,大致便索然无味:地中海的海滩,不像东南亚细滑,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类似地,希腊诸岛,最有名最招游客拍照的,大概是圣托里尼和米克诺斯。但前者好在巨大的高低差,差也在这里:圣托里尼岛的吉祥物是驴。如果从窄小的滩头港登陆,你需要坐缆车或骑驴,上山去看费拉镇——或者坐船去伊亚镇。灿烂到让人窒息,从山顶望下去只觉白色建筑都成了山岛的一部分,唯美绝伦,但生活在其中,着实不太方便。米克诺斯岛地势平缓些,但也像是个有海岸线的购物街。据说村上春树是在这里开写《挪威的森林》,虽然是近四十年前的事了。基克拉泽斯岛的希腊人都说米克诺斯“没有生活”。过了旅游旺季,也就那样了。

当然有海边大城,比如那不勒斯,比如杜布罗夫尼克,比如雅典,但海景处房屋昂贵,人多稠密,按司机说法,“最糟蹋海的,就是居民了”。而许多近海住户,也是叫苦不迭。多少人是为了海景去住在海边的,真住了才知道:潮湿、大风、木蚀、饮用水质,问题一大堆。照片与明信片上的海景多美丽,现实生活多琐碎,而且,“很难有生活”。

什么叫“有生活”呢?大概,旺季时岛上有十万人,淡季时还有一两万人,就算是“有生活”:干半年歇半年,这也是许多地中海居民的生活。努力一些的,夏天在海岛从事旅游业,冬天去别处开工。极端一些的,比如阿玛尔菲海岸卡布里亚岛的意大利人,“歇三个季度,拼一个夏天”,于是卡布里亚岛物价可以超过罗马和威尼斯。

大概,好看的海岸大多地势高拔,所以交通不便;阳光明烈但天气又不至于太晒,适合夏日出行;那样的地方,天空顶上深蓝,越垂向海面,颜色越淡;海水有阴影处深蓝泛紫,在阳光里的则淡蓝平厚如绸缎。水越浅,颜色越碧;水越深,色彩越深蓝——但前提还是阳光好。但除了沙漠,很少有地方一年四季阳光明烈。于是过了好阳光的季节,海岸往往黯然失色:夏日阳光下亮蓝色的海水,到了秋冬便黯灰发黑。温度也不再适合下水游泳。

所以最适合人类生活的,也许是离海稍微有一点距离,但自己又能时不时走去的地方。毕竟,海最动人的时刻,不是你在海边张开双臂一番抒情拍照的分分秒秒——这样过了一会儿,便会厌烦——而是偶尔路过海边,一抬头瞥见一片蓝时;或是偶尔去到海边,感受落日时分。大概就是,“不一定要看到海——但知道自己有可能可以去海边”的感觉吧?

以及,如上所述,海最好与阳光配对:没有阳光的海便失却颜色,流露出狰狞的一面;所以最动人的与其说是海,不如说是与海搭配的夏天。

所谓阳光海岸,更像是一种生活态度,特征就是可以穿拖鞋溜达。看周围人都慢慢悠悠、一双人字拖晃来晃去,人就会慢下来。大概人一旦进入“没啥可急——急也没用”的拖鞋氛围,就会发现:其实太多事,没那么大不了的。如果有了这份心态,到哪里的夏天都可以坐下来,假装自己在阳光海岸。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