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陈国强院士在海南医科大学药学实验室关心学生的工作。
上图:血液病专家黄晓军院士、鼻咽癌专家马骏院士、心血管疾病专家王建安院士受邀到学校与师生面对面。
右图:在学校声誉提高、办学和科研水平都大幅度提升后,海南医科大学将依靠海南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和自由贸易港的政策优势,向着国际化高校的方向发展。
他“夸下海口”是一种自我加压,是给师生鼓劲,也是给有意加盟海南医科大学的全球英才一颗定心丸。
记者|黄祺
记者提前一个月与陈国强院士约定了采访时间,不巧这天超强台风“摩羯”登陆海南岛。陈国强院士出差在上海参会,无法赶回去。采访过程中,他几次回到办公桌前用电脑查看台风的最新走向以及海南医科大学校园里的情况。
“我看看校园里现在怎么样了。”说这话时,他的语气神态就像是老父亲担心着不在身边的孩子。
从上海南下担任海南医科大学校长一周年,陈国强院士用行动和成绩回应了当初大家的惊讶——一年前,在一些人观望甚至怀疑的眼光中,他走马上任。
要知道,陈国强曾担任上海交大医学院院长一职十年有余。在这期间,学校各个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他开展大刀阔斧的改革,不拘一格用人才,提升学校教学、科研、医疗和人才培养水平,他的教育综合改革成为中国医学教育界备受关注的“标杆”。
换句话说,彼时陈国强大可以“功成身退”。但出乎大家意料的是,他再次“创业”,选择了一家底子较弱的医学院担当校长。
如今一年时间过去了,海南医学院已经更名为海南医科大学;博士学位点从过去的“独苗”增加到5个,硕士点更达到15个;2024年海南医科大学本科生招生分数线大幅度提升,研究生招生也有了新的气象;海南省医学科学院实体化运行,不少优秀中青年专家陆续加盟。
陈国强院士一年前给出的承诺,如期兑现。
上任不久,陈国强就在开学典礼上向海南和海南医学院的师生公开他的十年之约:“告别交医时,真心没有想到,热血未凉的我,又从上海来到海南,开启自己新的人生。未来十年,我将把这腔热血倾注在天涯海角……”
他“夸下海口”是一种自我加压,是给师生鼓劲,也是给有意加盟海南医科大学的全球英才一颗定心丸。
陈国强院士从来就相信信念的力量。
上任后的第一个毕业典礼上,陈国强对毕业生们说:争气,你会变成一个很“厉害”而又充满情怀的人。你自己,才是你最坚实的避风港。
信念和行动,正在改变这所大学,信心才是这个时代最宝贵的财富。
60岁,“真”创业
2003年9月,卸任上海交大医学院院长2年多后,陈国强院士再次走上教育管理岗位,再次当上校长,再次被师生们称作“强叔”。
这个消息在医学教育圈里引发了不小的讨论,有人对他60岁再创业表示佩服,有人对他选择去一所并不知名的高校感到疑惑,也有人认为这个“校长”只是虚名,主要是去“装点门面”的。
对于外界的观望和疑惑,陈国强没有解释。
初到海南医学院,陈国强展开了“地毯式”的调研。他用10天时间,密集调研16个行政部门,每到一个部门,他召集座谈。每次听完大家的介绍后,他本色不改,随性而直率地发表1个多小时讲话,直指不足问题,提出改革建议,也给大家加油打气。
第二轮10天的调研,陈国强开了12场专题调研会议,从如何引进优秀医学科学人才到怎么改善学生宿舍条件,调研内容涉及学校大事小情。他希望通过这样事无巨细的走访,让每一个海医人都能感受到:改革涉及每一个人,新的海医建设要靠每一个人,没有人是旁观者,更没有局外人。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陈国强有时候话说得比较重,不留情面。
到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调研后,陈国强与医院书记、院长座谈。他对发现的问题一点也没有客气,他说:“刚才我参观两个点,应该是你们认为最好的点,很不幸,一个点我看到了房间内漏水,一个点我看到到处是苍蝇。”
调研学校人才工作情况时,陈国强说:“政府下放职称评审权力给海医,不是要降低条件,而是要稳步增加遴选标准,直至达到更高目标。”
调研教学质量控制工作时,他说:“教学督导是教学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进一步明确教学督导的职能定位,通过更加合理的体制机制安排,更好地发挥教学督和导,尤其是导的作用,不能将督导变成功利。”
调研研究生培养工作时,他说:“要全面改革研究生导师遴选与考核标准,重点关注导师自身科研创新水平与育人能力……”
针对师资结构,他说:“一个学院40名教师,却有30多个教授、副教授。这不是表示水平高,这种‘和谐’可能最多算是一种低水平的和谐。”
针对管理和作风,他说:“各部门绝对不能‘将没有规矩当做规矩’。”“组织部要以‘人岗相适’为原则,杜绝因人设岗。”此后三个月里,有10名中层干部请辞。
在科研处调研时,他说:“从今以后,学校校领导和中层干部不得申报海南省的科研项目,不能与年轻人争利益,领导有本事,去申报国家项目!这既是支持年轻人,更是为了风清气正的科研生态。”但到年底,还是有领导申报省内科研项目,他知道后立即沟通撤回!
“‘言必信,行必果’,这就是制度执行力。”陈国强说。
几轮调研之后,陈国强要求各个部门高质量提交整改报告和改革方案,他希望调研真正触及人们的思想,思想的改变最终转化为行动的改变。
一年后再回看,当时调研中提出的问题,很多都已经有了答案或者发生了改变。
2024年的开学典礼上陈国强透露,通过建章立制,海南医科大学淘汰了1/3不符合条件的研究生导师。海南医科大学还修订了授予学位的新要求,鼓励严谨的导师对学生严格要求,提升毕业生学术水平。
“前所未有的、惊涛骇浪的改革”已经在海南医科大学内启动,一年时间,海南医科大学修订、制定了近80项制度,从干部能上能下、绩效改革、实行坐班制,到树立全新的教风学风政风、改革科技奖励政策、改革人才引进等,每一个海医人都能感受到切实的变化。
有着77年历史的海南唯一公办医学学府,开始迎接新一轮的发展进程。
行动,赴未来
升级为“大学”,是几代海医人的梦想。2024年6月,这个梦想终于成真。
学校升级的消息传出后,海南医科大学官方微信号上首先发布了一封感谢信,向为海医发展做出无私奉献的前辈致敬。6月21日,海南医科大学和海南省医学科学院正式揭牌。
海南必须要办出一所高质量的医科大学,陈国强如此解读办好海南医科大学的意义:
任何有世界影响力的自由贸易港都离不开一流的高等教育,如果没有高水平的高等教育,自由贸易港也难以名副其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医学教育尤其重要,它一肩挑两翼,既承担着教育强港的责任,更承担着健康强岛的义务。因此我们认为,海南自由贸易港迫切需要建设一所高水平的医科大学。
另一方面,海南省是我国境内唯一处于热带的岛屿省份,而热带医学也是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海南岛建设一所高水平大学,可以弥补我国医学教育的短板,推动热带医学的全球合作和创新性发展。
这样一所高水平的医科大学,应该能够为自贸港发展卫生健康事业和生物医药产业提供重要智力和人才支持,也能够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健康岛,优化自由贸易港的软环境提供重要甚至无可替代的基础支撑;同时还有利于海上救援基地建设,推动军地科技、教育医疗等资源共享、服务南海安全、服务海洋强国,坚决守好祖国南大门做出医学人应该做出的贡献。
“因此,我觉得海医更名升大是国之所要、岛之所需、民之所盼,也是校之所向。”
海医一些老教师听到陈国强院士的阐释后,通过各种渠道向他表达激动的心情,这样的学校定位是过去他们从未听到过的。
站在全球视角,考虑国家发展的长远策略,从海南省的战略定位出发,陈国强院士给海南医科大学定下了很高的发展目标。也许有人觉得目标太高、太大,但陈国强院士认为如果不拿出信心和勇气,那么无论目标高低,都不可能达成,正如他上任伊始所说:唯有改变,方能“破天荒”。
“路虽远,行必至”,在陈国强心目中,“路”再远也并非遥不可及。
过去的一年,海南医科大学吸引了全国甚至全球学界的目光,学术活动水平迅速提升,师生们发现他们有越来越多的机会接触到学术大咖。
2023年12月初,“肝癌研究联盟第一届肿瘤前沿论坛”举行,肝癌学术界著名的王红阳院士、樊嘉院士参与并发表演讲。12月末,血液病专家黄晓军院士、鼻咽癌专家马骏院士、心血管疾病专家王建安院士来到学校与师生面对面。2024年3月,公共卫生专家沈红兵院士到学校作学术演讲。5月,复旦大学两位医学专家王红艳教授、赵世民教授到学校作学术演讲……
开展这些活动,陈国强的用意很明显,他希望一所高校祛除“躺平”的气氛,焕发奋进的风采。一次会议上,陈国强直言不讳:“大家都说,我曾让上海交大医学院科研工作‘卷起来’。现在我来到海医,也要让大家‘卷起来’。但有一点要明确,无效的‘卷’叫内卷,甚至是内耗,有效率的‘卷’叫发展。”
理想,医学强国
“无论是为了情怀、理想、使命感,抑或是为了自我完善的渴望,从此刻开始,我就是海南人,更是海医人。我将在这片心安之处,以海医为家,全力奉献我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站。”就职演讲中,陈国强说。
这一年在海南,陈国强院士的确实现了“家校合一”。白天在学校工作,晚上住学校的宿舍。如果有空,他就在校园里四处溜达,见到学生聊几句,见到校工也聊几句。
师生足球赛,陈国强和教练组老师一起雄赳赳入场,与运动员击掌,然后用很不专业的脚法为比赛开球。观众看到这一幕,跟着校长一起憨憨地笑。
新生迎新晚会,半途下起了雨,观众撑伞围观,有学生发现伞下多了个陈校长,和大家挤在一起看节目。
晚上,陈校长会“神出鬼没”看看图书馆、自习室里的“上座率”,然后去寻找改变“学习动力不足”的办法——到底是从制度上给予更多激励,还是精神上需要“鸡汤”,抑或是双管齐下。为了让寒门学子安心学业,陈国强捐出自己的薪水,设立“强华奖学金”,每年奖励50名学业优秀的寒门学子。
担任校长后,陈国强院士利用所有机会为学校卖力吆喝。招生季,陈国强专门录制视频为学校本科生招生、研究生招生打广告。各种会议上、校际交流中,陈国强都要热情邀请优秀人才加入海医。
正因为已经是海医人,陈国强在上任后将自己调研中的讲话公开在学校的官方微信号上,他说,“我们不要怕‘揭丑’,‘揭丑’的目的是为了发展”。
很多人试图计算陈国强每天是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的,感觉他的工作效率高到“不科学”。白天是各种会议、调研,晚上他自己整理会议录音稿,自己做PPT。他在上海有很多科研工作还在继续,有硕士生、研究生需要教学,通过线上或学生去海南的方式,学生们会汇报工作进度,而陈老师则一字一句地修改论文。
“强叔”还是资深网民,他的网络梗几乎与年轻人同步。这两年他开了自己的视频号,分享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片段。视频号中出现最多的是外孙女滺滺,祖孙互动十分温馨。
陈国强用一种坦诚到近乎“透明”的方式工作和生活,身边的人会被他的激情和信念感影响。
谈到海南医科大学未来五年、十年的发展,陈国强展开了他的蓝图。
2024年,海南医科大学本科招生人数从去年的2800人缩减到2500人,未来5年之内将缩减到2000人,其中临床医学专业不超过1000人。同时研究生规模将扩大,力求使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比例达到1:1。“医学院校不需要那么大的规模,医学本身就是精英教育。海南医科大学将真正从教学型大学转变为教学科研型大学。”
他说,医学院校姓“医”,与医学无关的专业将被停招。
在学校声誉提高、办学和科研水平都大幅度提升后,海南医科大学将依靠海南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和自由贸易港的政策优势,向着国际化高校的方向发展。
陈国强院士表示,在东南亚国家,不少孩子、特别是华人家庭孩子希望学习医学,过去他们只能到欧美国家留学,学费很贵。未来海南医科大学如果能够吸引这些华人孩子到海南医科大学留学,一方面将培养更多熟悉中国、理解中国的医学人才,另一方面也实现了海医的国际化。
“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优质的医学教育——我真正的梦想是这个,当初来海南的动力也是这个。”陈国强院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