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
跨越千年的戏曲传奇
第67版:文化 2024-11-25

跨越千年的戏曲传奇

王悦阳

下图:昆曲《诗宴·唐才子传》第二场《除夕》钱伟饰贾岛,施夏明饰李昂。

上图:新编历史京剧《武帝刘彻》。

下图:印象京剧《薛涛》刘露饰薛涛。

下图:新版越剧《沙漠王子》费鑫萍饰演罗兰,洪燕琴饰演伊丽。

上图:新编现代京剧《石评梅》第六场血诗·悲情。

这10台风格各异的戏曲作品,几乎都由梅花奖、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得主领衔,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舞台发展的最高水平。

记者|王悦阳

作为民族文化的经典,中华戏曲如同生生不息的河流,载着慷慨激昂的英雄、才情横溢的诗人、亦真亦幻的传奇。唱念做打,丝竹管弦,水袖翻飞,情韵悠扬,在红氍毹上,一代代戏曲人守正创新,以歌舞演绎中国故事,用艺术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好声音。

金秋十月,在第23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舞台上,一批精彩纷呈的戏曲舞台艺术佳作集中展现。这10台风格各异的戏曲作品,几乎都由梅花奖、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得主领衔,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舞台发展的最高水平。难能可贵的是,这些作品来自全国各地,剧种丰富,剧目多元,名家荟萃,充分展现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与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借助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平台,华丽转身,精彩亮相,更以此铺设多元互动、互学互鉴通道,向中外观众打开一扇扇窥视人性心灵、追问生活真谛的窗口,展示传统戏曲艺术之美。

跨越千年,魅力依旧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戏曲剧作犹如镜子,让观众看到自己,看到生活。“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寻求故事与当下的连接,也就是现实意义。”作为本届艺术节参演剧目,上海京剧院正在全力打造新编历史京剧《武帝刘彻》。该剧导演王青要求演员解读剧本时考虑当代观众审美需求,“明了清晰,又厚重、尖锐,寻找京剧舞台呈现的新突破。”她的话代表了历史人物在当代戏曲舞台的转型与突破,已成为当代戏曲人一个全新的创作课题与任务,用古老的戏曲艺术形式,讲述中华民族祖先的精彩故事,让一个个原本在典籍、史书里的历史人物,通过当代戏曲艺术家的精彩表演,再次鲜活生动地展现在今天的观众面前,使得历史人物跨越千年,魅力依旧,不仅在戏曲艺术里“活”起来,更要在当代舞台上“火”起来。

据上海京剧院院长张帆介绍,新编历史剧《武帝刘彻》截取历史名人高光时刻,以汉武帝元狩二年霍去病出征河西为背景,围绕刘彻与张骞、公孙弘、霍去病等重臣展开,最终君臣克服困难,完成天下安宁的宏图大愿。该剧由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得主、余派老生傅希如饰演刘彻,以余派为基调,又融合麒派、高派等其他老生流派以及武生元素。其中,麒派老生演员鲁肃饰演张骞,言派老生演员陈圣杰饰演公孙弘。“三个男人一台戏”,通过三位不同流派的老生演员,挑起《武帝刘彻》大梁,在诸多京剧新编剧目中,这样的组合尚不多见,“神仙打架”所激发出的艺术火花,必定会成为该剧最大亮点,令人期待。

历史不仅仅是男性书写的传奇,千年以来,诸多性格迥异的女性,同样是历史题材戏曲舞台作品所擅长表现的。“蜀女多才,薛涛秀冠”。此次由成都市京剧研究院与重庆京剧院联袂打造的印象京剧《薛涛》,一经亮相宛平剧院,就因其华美的造型、精彩的故事与好听的唱腔令观众欣喜不已。

该剧由两位戏剧梅花奖得主、成都市京剧研究院演员刘露与重庆京剧院演员周利主演,以薛涛豢养的孔雀为破题方式,采用双女主架构,以“孔雀”观照薛涛内心,通过对才女薛涛一生情感经历与诗歌创作的主题,展现了瑰丽大气多元的唐代审美风格,与此同时,《薛涛》一剧既保留了传统京剧声腔之美,又守正创新,根据人物情感脉络的走向,在戏中融入了昆曲腔调、民歌声腔以及部分流行乐元素,力求好听、好看,在华美流畅的音乐叙事中,带领观众走近人物。

“让《薛涛》成为一把钥匙,引领更多人走进传统文化的剧场。”对此,该剧导演李薇表示,“《薛涛》将传统和时下审美进行合理、有分寸的嫁接,确定偏影视化的呈现方式,为传统戏曲‘松绑’。我们希望呈现有剧情、有人物、有跌宕起伏、有内在逻辑的舞台作品,而非框架结构下的作业。”

同样将创作题材聚焦唐朝的,还有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的新编昆剧《诗宴·唐才子传》。该剧由著名编剧罗周创作剧本、新锐导演马俊丰担任执导,梅花奖得主柯军,一级演员钱振荣、龚隐雷等江苏省昆剧院第三代著名表演艺术家携手梅花奖得主施夏明共同出演,行当齐全,阵容强大,古典韵味浓郁,是古老的昆曲艺术在当下寻找诗化表达与时代审美的探索之作。全剧以作者辛文房的视角展开叙述,由《浔阳》《除夕》《守志》《草堂》四折戏组成,以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贾岛五位唐代诗人的生平轶事、人格光彩、个体诗风与时代风貌之关系等为题材,通过昆曲的唱腔与表演徐徐展开。

“昆曲的诗情之美、声韵之美、意境之美在《诗宴·唐才子传》体现得特别充分。”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在观看演出后,曾做出精准的评价与解读,“四场戏各有特色,各自呈现出不同的气质,同时又都归依在唐诗烂漫的精神世界里,以诗心贯穿始终,层次十分丰富。”

经典故事,时代新意

所谓“戏以人传”,在古老戏曲艺术发展的长河中,一代代大师名家积累了丰厚的经典剧目,当代创作者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取长补短,强调“移步不换形”,既要用全新的灵感创意解析经典,重塑角色魂魄,更强调致敬传统,在传承不走样的同时不忘探索创新。

本届艺术节上,杭州市余杭小百花越剧艺术中心带来了新版《沙漠王子》,该剧由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赵志刚担任艺术指导,并将在此次演出中亲自登台,与学生共同演绎。“在我看来,戏曲人物形象如果不被观众所接受并上头,这部剧就是失败的。”正如新版越剧《沙漠王子》导演吴汶聪所说的那样,在创排这版《沙漠王子》时,吴导演就要求各创作部门“卷”起来,通过主创团队的努力,为古老戏曲艺术原汁原味的传承与更具时代化的审美表现,搭建起守正与创新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因为“只有观众热爱的戏,才有传承的价值”。

因此,这一版本不再局限于王子罗兰与伊丽公主的爱情故事——“一个人成长的故事”是此次创作者们面对经典时挖掘新内容的支撑点。“王子背负责任与使命,他所付出的努力成为新版越剧《沙漠王子》一大看点。”吴汶聪透露说,“以往《沙漠王子》侧重于爱情,新版将王子的国仇家恨与爱情并举,两条线同时进行,交织在一起。特别是越剧观众耳熟能详的‘算命’一段中,伊丽失去记忆,被王子用歌声把她唤醒,赋予‘算命’更深刻的含义。王子形象较之以前更加睿智成熟,17年东躲西藏让他变得少年老成,内心孤独,很难相信别人。原来温婉的伊丽,这次有了草原英雄女儿的炽热,性格火辣。王子与伊丽志同道合,他们的爱情是双向奔赴。”

同样来自传统又焕发出全新时代气息的作品是温州市瓯剧艺术研究院带来的瓯剧《张协状元》,该剧由梅花奖得主方汝将主演,该剧改编自《永乐大典》中所记载的南宋时期古老戏文,也是中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戏曲剧本之一,讲述书生张协面对荣华富贵陷入感情和名节的抉择,同样有着观众熟稔的情节。如果张协的境遇落在观众身上,会怎么做?是否也会被世俗推着走?“剧中的张协不再是一个自大、虚伪的形象,而是一个在社会压力下不断反思和自我批评的人物。”作为当代瓯剧领军人物,方汝将认为,“演绎张协需要让古老的瓯剧以举重若轻的方式叩开年轻人的心门,把四功五法合理地玩出新意,让观众在笑声中体悟人生况味。”

传承国粹,弘扬精神

来自天南地北的优秀戏曲剧目集中亮相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不仅是全国戏曲院团近年来创作成果、整体风貌的集中展现,更是一次跨越地域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之旅。在世界文艺竞相绽放的艺术节舞台,传统戏曲成为中外观众感受中华本土人文魅力的绝佳契机。

今年是一代艺术宗师、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表演艺术家程砚秋先生诞生120周年,作为为传承弘扬京剧程派艺术而量身定制的大戏,北京京剧院新编现代京剧《石评梅》即将亮相宛平剧院。该剧描写了在新文化运动背景下,以石评梅、高君宇为代表的一批新青年为追求崇高革命理想和纯洁爱情,勇于牺牲自我的无畏精神。该剧由当代程派名家郭玮领衔主演,唱念表演,可圈可点。值得一提的是,在程派传统剧目中,往往都有大段优美繁难的水袖技巧与身段动作呈现,以“歌舞演故事”,更生动、形象地展现人物内心情感。此次塑造现代人物,传统程派水袖功夫的长处尽管无法发挥,但剧中石评梅以一身旗袍出现,创新性地设计了符合时代特征和人物气质的长围巾,翻飞舞动之间达到与传统剧目中水袖相同的效果。另外,在唱腔设计上,大段极具情感张力、幽咽婉转、深沉细腻的“程腔”,从诉情、别情、殇情、寄情、悲情到缄情,每个唱段处处“以情行腔”,格外动人。

梅兰芳先生是20世纪中国戏曲艺术史乃至中国文化史上当之无愧的巅峰人物,作为享誉世界的京剧艺术大师,他开创的京剧梅派艺术对中国戏曲产生了重要影响,更多次身体力行,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把京剧艺术推向了世界舞台。为纪念梅兰芳先生诞生130周年、梅葆玖先生诞生90周年,北京京剧院特别推出了“梅韵程风·梨园华彩”京剧演唱会。此次演唱会将集合当代京剧名家以及诸多梅派传人,共同演出多部传统戏中的精彩唱段,集中展示梅派艺术,彰显梅派雍容雅致、平和中正的审美精神与艺术品格。

致敬大师的目的在传承艺术,弘扬经典的同时也离不开创新。本届艺术节戏曲演出中,不仅有对大师与经典剧目的传承弘扬,也有古老戏曲艺术继往开来的探索与创新之作。11月16日,上海戏曲学校《精气神共潮生——海派戏曲狂想曲》将闪亮登场,此次演出打破传统戏曲演唱样貌,京、昆、沪、越、淮、评弹等传统戏曲中的经典剧目,重新融入摇滚、民谣、电音、爵士、蓝调等现代音乐风格,用声光电重新构建古老戏曲艺术的当代呈现。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是“艺术的盛会,人民大众的节日”,是全球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性文化节展活动之一。无论是名家名剧、经典传承,还是全新原创,上海首秀、一大批优秀的戏曲艺术精品,集中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舞台上登场亮相,接受观众的检验,也为剧种的未来开拓全新的市场与舞台。借助丰富多样的传播方式,火热的戏曲剧目必将在上海这座“戏曲大码头”再现繁荣盛景,使古老的戏曲艺术,在时代的东风之下,姹紫嫣红开遍。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