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旧说《沪考新语》
第33版:广域/城与事 2024-12-02

旧说《沪考新语》

胡子妹

漫画/崔泓

胡子妹(上海,教师)

“从课业中抬起头来,看看眼前、想象未来,在与周遭的比较中认清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选择最佳的升学路径。”

怎么从课业中抬起头来呢?郑老师说:“做对一题或做错,只知该题的对错,我们要形成一个学科的认知、对多学科的认知,甚至形成学业之外的多方位的认知。”十几年前一个大学教授“空降”到中学当校长,说出了他的办学理念。

这篇写于2016年的《要多角度认识自己》汇总在《沪考新语》书中。十年前上海推行新高考评价方式,郑老师是方案制定的参与者,也是从高校招生角度指导基础教育开展全人培养的设计者。十年倏忽,没人再提上海的新高考,上海的新高考完成了在全国实施高考改革的示范作用,在自我修复中平稳着陆,与双新、双减联动,向下带动初中的升学改革,向上输送经多元评价后的学子。

这是自恢复高考以来最彻底的评价改革,笔者教龄三十年,感知党中央决策高考改革的力度,每周拜读郑老师在《上海中学生》报的专栏,领会专家的宏观视野,屏息转变教育理念,落实到微观教学中。

郑老师担任校长期间,主张学生每日必洗澡、午饭后需漱口,改革体育课,根据学生身体特质分专项:网球、健美操、足球、乒乓等,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习得了一门相伴终身的运动技能,将强健体魄放在育人第一位;郑老师主张学生要看世界,上海的学生要深入祖国的大江南北实践考察,学生用一周的时间行走在贵州、甘肃的土地上,这是沪上基础教育首创的菁英计划,还要向外看,学校与多所国际学校建立合作交流,为学生生涯规划中提供了海外升学的视野。每周一次的“与校长共进午餐”是学生与校长聊天的机会,学生在想什么、学生需要什么,郑老师用这个来办学。

前日在安徽歙县陶行知故居参观,看到陈列的《我今年的计划》之时间分配:“六天工作一天玩”“睡觉每周五十六小时”;《我今年的计划》之生活举要:“研究‘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理论如何彻底实现”。

陶行知于1930年订的年计划与郑老师编写的《沪考新语》,可感知近一世纪来教育家们在树人理念的相似度,也可知百年树人任务之艰巨。空降到基础教育的校长越来越多,此乃郑校长开创先河,也乃国家重视基础教育之举措,《新语》之见解将越来越多元,此为教育改革之操作手册,可日翻日新。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