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慕群《花木系列》,油画2000年。
贺慕群的人生和艺术不仅是个人传奇,更是中法文化交流的一个缩影,她用画笔连接了中法两国的艺术,用色彩和线条讲述了一个跨越国界文化交流的故事。
撰稿|王悦阳
时值中法建交60周年,杰出华裔艺术家贺慕群诞辰100周年,由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主办,刘海粟美术馆支持的“发现贺慕群”展览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隆重举办,本次展览是对贺慕群艺术生涯的全新解读,也是对中法文化交流的一次深情致敬。
贺慕群祖籍宁波,曾在圣保罗、巴黎、上海等地生活。她在不惑之年“留学”法国,在私人画室“大茅屋”勤学苦练,是自学成才的职业艺术家。1968年贺慕群以油画《玩具系列》于法国妇女沙龙展上荣获大奖,在巴黎艺术界立足,随后常应邀在欧洲各国参加展览。曾因关山阻隔和不善社交,贺慕群很长一段时间在国内的美术活动中都鲜见踪影,直到1996年上海美术馆为她举办首次个展,这位被“忽视”的艺术家横空出世,她卓越的才华、惊人的创造力才被上海乃至全国的观众和艺术同行“发现”。
从上海到圣保罗,从圣保罗到巴黎,从巴黎到上海,贺慕群的才华和热爱使其艺术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具有厚度和力量。“发现贺慕群”展览以与贺慕群休戚相关的三个城市——圣保罗、巴黎、上海为线索,通过大量作品展现贺慕群的艺术生涯,这些城市不仅是她生活的地方,也是她艺术灵感的源泉。
第一篇章“求艺海外”聚焦于贺慕群在海外的艺术生活,特别是在巴黎“大茅屋”画室的学习经历。贺慕群“留法”之路较晚,1965年她在辗转台湾、圣保罗后来到巴黎,墨西哥、巴西绘画艺术中那热烈的感情、概括的线条、强烈而近乎平涂的色彩,都给慕群的画以深刻的影响,让身在巴黎的她心中依然维系着南美情结。在巴黎开放自由的“大茅屋”画室,贺慕群每日练习素描、速写,勤奋作画,建立自己的艺术个性和风格,获得巴黎艺术界认可。
“巴黎成就”则重点呈现贺慕群在巴黎的艺术成果。贺慕群在巴黎荣获大奖,成绩斐然,形成独具代表性的风格和体系,如《玩具系列》《静物系列》《人物系列》都在本次展出作品之列。热烈的色彩、粗犷的用笔和凝重的体块展现了贺慕群综合的、富有创造性的艺术能力,饱含她对于生命与日常生活的挚爱。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特别展出贺慕群艺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版画作品如《渔网》《小狗》等,大胆的对比用色和对于生活的细微观察使得她的作品辨识度极高,给观众以生活的思考与治愈,让观众得以在展览中发现平凡生活的美好与生机。
作为展览的重点篇章,“海上归来”板块展现了贺慕群晚年回归上海前后的创作,以及她与其他中法交流艺术家作品的对话。上海是中国现代艺术的策源地,自20世纪以来,大量艺术家在回国后选择上海作为探索艺术道路的实验地,推动上海成为中国现代艺术的中心。上海既是这位现代艺术家艺术学习的摇篮,也是她回归的故土,上海的开放姿态和文化包容性启迪了贺慕群,也打动了贺慕群,她怀着对这座城市和人民的热爱,将百余件作品无私捐给上海美术馆。
贺慕群的人生和艺术不仅是个人传奇,更是中法文化交流的一个缩影,她用画笔连接了中法两国的艺术,用色彩和线条讲述了一个跨越国界文化交流的故事。贺慕群在先辈艺术家们开拓的道路上,在法国学习艺术,最终形成自己的艺术面貌,为中国现代艺术的探索提供了一个无法忽略的样本,对新时代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启示价值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