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8日 星期二
常州游记
第77版:专栏/花花世界 2024-12-02

常州游记

苗炜

苗炜

专栏作家

Columnist

读书,写字,旅游,锻炼

吾听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外有万不得已者在。

1931年11月19日晚,林徽因在北京协和小礼堂演讲,主题是中国的皇城建筑,演讲结尾,她预告下一讲是宗教建筑,她说:“我想给诸位读一首我的朋友写的诗《常州天宁寺闻礼忏声》,这首诗所反映的宗教情感与宗教建筑的美是浑然天成的。”诗的作者是徐志摩,当天早上,徐志摩搭邮政飞机从南京起飞,要赶来听林徽因的演讲,飞机在济南开山坠毁。第二天,徐志摩遇难的消息才得以确认。

天宁寺位于常州市中心,二十年前建起一座十三层的宝塔,游客可乘电梯上塔参观,夏天,这座宝塔会有灯光秀。寺庙外一处街角,有一座徐志摩雕像,边上有诗碑,刻着《常州天宁寺闻礼忏声》的全文。雕像侧后方有一面影壁,上面有一首诗叫《题常州天宁寺》:“山僧不解数甲子,一炷清香自永日。人生百岁如梦寐,万事千般皆泡影。”墙上写着,作者苏轼。我疑心这首诗到底是不是苏轼所写,人终有一死,这会让人感到虚无和绝望,但苏轼有更好的表达,他有《满庭芳》一词:“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苏东坡终老于常州,他一生到常州十四次,在这里留下七十余篇诗词。常州市内有苏东坡纪念馆,还有一座东坡公园。东坡公园建在古运河边上,其中有一面“苏子墙”,刻着东坡诗句。1073年冬,苏轼奉命到常州一带赈灾,除夕夜写了两首诗,《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东坡公园的苏子墙上刻着其中一首。王国维在《清真先生遗事》中有这样几句话,“若夫悲欢离合、羁旅行役之感,常人皆能感之,而惟诗人能写之,故其入于人者至深,而行于世也尤广”。常州苏东坡纪念馆,未必真是苏轼辞世的地方,洗砚池也未必真是苏轼写字的地方,但墙上刻着的“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这句诗传递的羁旅行役之感是真实的,在这首诗完成九百五十年后依然真实。同样,东坡公园中那些亭子未必真是古迹,苏轼未必在这地方舣舟上岸,但问月亭中那副化自东坡诗词的对联所传递的情感是真的,“明月揽怀中,问几次阴晴圆缺;长河流眼底,看如何离合悲欢”。

我到常州还有一个目的,是想看看此地是否还有常州词派的痕迹。常州东狮子巷有洪亮吉纪念馆,我带着一本常州词派词选,开头选的是洪亮吉的八首词,结尾是况周颐的三十六首词。常州博物馆里有张惠言、恽敬等人的简短介绍。张惠言是乾嘉时期的词人,他提出的论词宗旨是“意内言外”,后来有陈廷焯写了《白雨斋词话》,以“沉郁”为词的审美标准,“作词之法,首贵沉郁,沉则不浮,郁则不薄”。再后来,常州词派有一个理论家就是写《惠风词话》的况周颐。他那本《惠风词话》有很多读者,况周颐在其中说道,“吾听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外有万不得已者在。此万不得已者,即词心也。而能以吾言写吾心,即吾词也”。我年少时没见过风雨江山,但暮景萧萧雨霁,云淡天高风细,都足以让一个少年初识愁滋味。

我一个月前刚给《新民周刊》写过一篇文章,谈到叶嘉莹先生,近日就听到叶嘉莹去世的消息。诗词是我们的精神财富,诗词一直有无数的传灯人。但愿我们都在诗词中得到慰藉。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