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越难越要做 今年申城旧改将超额完成任务 14㎡小屋里 拎马桶的人终于等到了阳光
第14/15版:践行嘱托一年间 2019-11-06

越难越要做

潘高峰

痰盂、马桶,对于老一辈上海人来说,再熟悉不过。很难想象,时至今日,在一些老城厢,“手拎马桶”还是现在进行时。

老秦就是其中之一。今年初,据全市旧改任务最重的黄浦区统计,至少还有6.5万只“手拎马桶”仍在使用。“拎马桶”只是一个指标,代表的是百姓生活的诸多不便。春节后乔家路地块征收政策咨询会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阿姨说:“中华路东面都是高楼大厦,我们中华路西面巡道街,都是又破又旧的矮房子。他们说上面穿的是西装,下面穿的是草鞋……”

老人的话说得很形象。上海这样一座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高楼大厦造得越多,那些寒舍简屋就会显得越加扎眼。这是一片不能遗忘的土地,上面住着我们的父老乡亲。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要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为老百姓谋利益,带老百姓奔好日子”。上海市领导也曾说过,作为领导干部,不妨多一些换位思考,想想如果自家有高龄老人怎么办?如果有正待入托的儿孙怎么办?如果有父母兄弟姐妹还住在需要拎马桶的老旧小区里怎么办?……多想想这些,看问题的视角、解决问题的态度,就会不同。

上海的旧区改造进行到今天,留下的肯定都是最难答的题。但越难越要做,因为老百姓已经盼得太久等得太久。乔家路地块旧改征收的突破,说明做好民生工作,也需要始终贯穿改革创新的精神和方法,调集各方力量,打破陈规旧习,采取创造性措施,解决复杂问题。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