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新书速递 感悟不同凡响 大视野下的中华文明 “抓拍”“素描”上海人的闪光瞬间 绝灭与重生
第13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2019-11-24
《朱鹮的遗言》——

绝灭与重生

陈歆耕

这部书刚从日本引进版权时,笔者便已获知信息。其“桥梁”是上海译文出版社责编看到我写的散文《与朱鹮对视》。她从文中判断我是一个喜爱朱鹮的人,便联系到我,希望对这部描写朱鹮的译著有所关注。

历经两年,这部优秀的非虚构著作中文版“飞”到我的案头。这里我用了具有动感的“飞”字,目睹过朱鹮飞翔时优雅美丽翅影的人,都会对朱鹮印象深刻。

记得七八年前到湖州德清湿地下渚湖旅游,第一次在湖心岛的一个展馆里看到朱鹮的标本。导游介绍这是一种世界珍稀保护鸟类,当时在下渚湖野外生存的有十多只。从她的介绍中我还了解到这是一种对爱情特别忠贞的鸟,一旦雌雄配对,便终身不渝。2017年夏初,为了筹备一个名为“朱鹮之恋”的艺术展,我开始搜集更多关于朱鹮的资料。

尽管如此,这部翔实记载日本朱鹮灭绝的书还是刷新了我对朱鹮的许多认知。诸如,1981年1月22日,仅存的5只日本野生朱鹮被全部捕获,人工饲养,至此日本野生朱鹮留下了“最后的鸟粪”。1995年5月20日,日本人工饲养朱鹮失败,导致全日本朱鹮彻底灭绝……

从书中我还获知,朱鹮在日本被誉为神鸟、瑞鸟,它的学名是日本的象征。日本数位热爱朱鹮的人士曾用毕生精力致力于朱鹮的保护。一位被称为“朱鹮老师”的春雄先生,在35年前发现佐渡的天空还有22只朱鹮,虽竭尽全力,最终朱鹮还是走向了彻底绝灭。这是令人痛心深思的事情。从朱鹮在日本逐渐减少,乃至最后保护失败的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朱鹮保护、增殖的最核心问题是保护自然环境不被污染破坏。面对自然环境,人与鸟是命运的共同体。在仅剩5只野生朱鹮时,日本学界曾对其如何保护、增殖发生激烈的争论。有两派不同观点:一派是自然增殖派,认为“环境优则朱鹮增”,持此观点的主要是长期观察朱鹮生态的民间人士佐藤春雄等;另一派是“人工增殖派”,主张动用最新科技手段进行人工繁殖,持此观点的是鸟类研究所理事长山阶芳麿等。最终科技派获得主管部门的支持,决定全部抓捕后人工饲养。双方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是“人工增殖拍派”和主管部门犯了“战略性”错误,他们对朱鹮生存特性的了解显然不及长期与朱鹮相伴的民间人士更“专业”。中国朱鹮的成功保护、增殖是双管齐下:首先致力于自然环境的精心保护,让仅存的7只朱鹮获得优质的野外生存空间;然后在野生朱鹮数量增多后,再探索人工增殖的可能。

本书的写作让人感佩,作者完全用事实说话。对人物、场景、事件、细节的呈现客观而又精致。文笔简朴到几乎看不到带有修饰性的描写和评述。对人物的刻画也都是通过细节和场景的再现,无标签式评语。三位数十年致力于朱鹮保护的民间人士的故事撼人心扉:佐藤春雄是中学老师,采用收集鸟粪的原始方式解析朱鹮食物结构,发现了其中高浓度农药如何严重超标。他长期用高倍望远镜观察朱鹮生活规律和习性,发现了它们的羽毛如何随季节而变化。在大雪覆盖的冬季,自费购买朱鹮喜爱的食物,撒到田间。为了不离开朱鹮的栖息地,数度放弃提升的机会。农夫宇治自称是“朱鹮的佣人”,一个貌似威严的退役军人,在朱鹮面前成了慈爱的父亲,“他是第一个能用手为朱鹮喂食的人”。可是朱鹮的人工饲养部门却要求宇治利用与朱鹮的特殊信任关系捕获朱鹮,奉命徒手诱捕朱鹮的举动成了他永难释怀的噩梦般的记忆。在他患重症即将辞别人世的夜里突然大叫:“啊,生了,生了”,老伴说他一定是梦到小金(人工饲养的朱鹮)“生了”,这是老人最后的遗言。但现实很残酷,小金最终还是无法逃脱成为动物展览馆标本的命运……

书中大量细节都很饱满、鲜活。有兴趣的读者还是看看这部《朱鹮的遗言》。它是一部日本朱鹮的保护与绝灭史;是爱鸟人士为朱鹮保护耗尽心血的感人记录;是温暖、善良、慈爱与悲怆交织的乐章;是促使人类反思如何与大自然、各类生命体和谐共存的警示录。

为朱鹮保护付出的任何代价都是值得的。因为保护朱鹮也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