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同学情 智慧快餐 陪床,中年的一场修行 喜欢之物 “馆”字赘语 科学会堂的老房子
第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2019-11-24

科学会堂的老房子

薛理勇

上海科学会堂与复兴公园毗邻,都是上海的地标。近日,上海科学会堂的老洋房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的名气越来越大,于是,许多人希望知道复兴公园和科学会堂老洋房更多的故事。

1900年,北方爆发义和团运动,英、美、法等国以“保护侨民利益”为由,准备派遣兵舰进入长江。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清楚“请神容易送神难”,遂令上海道台余联沅与列强签订了《东南互保条约》和《保护上海城乡内外章程》,其中规定租界由“各国巡防保护”,实际上就是允许外国增派驻军,保护租界。于是,外国人向上海道台申请,在租界的外面租地建立兵营。法国兵营在“八仙桥外国坟山”(所在地就是后来的淮海公园)的西面,这里原来是一个叫做“顾家宅”的自然村落,于是被叫做“顾家宅兵营”。领兵的法国军官陶尔斐司(Dollfus)修筑了一条连接兵营与罗家湾路(今重庆南路)的小路,这条路就被叫做“军官路”或“陶尔斐司路”,也就是现在雁荡路以东的南昌路。

1901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根据规定,外国驻军必须遣散、撤离,法租界公董局买下这块土地,大兴土木,建造公园,1909年建成后对侨民开放,外国人称之为“French Park”,中国人称之为“顾家宅花园”、“法国花园”等。1943年,改名为“复兴公园”。

法国花园占地面积136亩,法国式园林,花园内有宽敞的草坪和林荫道。1911年,一位叫做环龙(Vallon)的法国飞行家来上海做商业性飞行表演。5月6日,飞机在跑马厅上空盘旋,因机器故障而机毁人亡,一年后,法租界公董局在法国花园里建立“环龙纪念碑”。北侧有一条不知名的河浜,公董局填浜筑路,取名为“环龙路”,即现在雁荡路以西的南昌路。

公董局在建花园时预留了北侧的一块24亩土地,1904年,以公董局董事会成员为主,联合上海的法国商会及名流组织了一个叫Cercle Sportif Francais的社会团体,对应的中文名称是“法国球场总会”或“法商球场总会”,也被叫做“法国总会”。法国总会的主建筑坐北朝南,出入口开设在环龙路上,南立面面对大块的草坪,草坪被分割出几个网球场,南侧有竹篱笆与花园分隔,有小门相通。1917年扩建,原则上保留原来的建筑,向东西两侧加建新建筑,使东西长度达到130余米。扩建后的主楼以中央为中轴线,两翼对称,中轴线加建钟楼和前置的露台,两边的屋面盔式折坡,即所谓的“孟莎式屋顶”,比原来的立面更气派、更豪华。

法国总会的出入口设在环龙路上。进门就是宽敞的扶梯,通往左右两侧,扶梯有铸铁栏杆,是用法文字母C.S.F.组成的图案;出入口面对朝南的大彩绘玻璃窗,玻璃上还能找到法文“Orphlinat de Tou-Se-Ve 1918”(土山湾工艺局),这大概是上海唯一已知的有标记和制造年份的土山湾工艺局生产的彩绘玻璃,文物价值特高。中轴线两侧的底层和二层设计有宽敞的走廊,分别设有开仑(carom,即法式桌球)、斯诺克(snooker,即英式桌球)、保龄球房(bowling,以前叫做“大弹子”)、酒吧间、舞池、击剑房、更衣室、大餐厅等。

1914年后,法国总会部分作为公董局学校(Municipal School)和法国人学校(College Francais),草坪仍然作为网球场使用。

1949年后,原来南昌路的法国总会一度成为上海市文化局办公用房,1957年改为科技工作者活动场所,陈毅市长题书“科学会堂”,镌刻在大门口,1958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成立,“科学会堂”成为科技协会会所,并成为地标性建筑。

1949年后,科学会堂有多次修缮。2010-2012年由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建筑设计大师唐玉恩带领历史建筑保护设计院担当保护修缮设计。唐大师先后主持过无数老房子的修缮设计,外滩的英商上海总会、沙逊大厦就是在她的支持下完成的。修缮经过无数次讨论、评审和修改,修缮设计在尊重建筑原结构形式的基础上,拆除后来加建的建筑和建筑物,参照历史图纸并根据实际使用需求,恢复宽敞的大空间格局,针对科学会堂今后的使用,将建筑划分出对外会务、展示、接待等公共空间和内部办公空间,以门禁分隔,使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得以完美结合。科学会堂的保护修缮获得多个奖项。2019年,“科学会堂”的老房子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足以显示,善待历史建筑、保护历史建筑、合理使用历史建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