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旧改推进过程中,有一类地块十分特殊,它们被称为毛地出让地块。上世纪90年代,为解决旧改中的资金问题,政府按土地现状出让,开发商承担拆迁补偿安置费用,其动力是土地的级差地租收益。到2004年8月,随着土地出让制度的改革,该项政策取消。
由于资金、收益、市场预期等诸多原因,部分开发商无力动迁,一些地块的旧改进程搁置多年。然而,居民渴盼搬迁愿望强烈,该如何解决?
沉睡16年 今年传佳音
在西藏北路、中华新路的交汇处,便是静安区最后一幅“毛地”——宝山路街道257街坊。记者走进天通庵路26弄弄堂,越往里走越狭窄,多处需要侧身才能通过。头顶上是发黑的木板、防水布,采光也很差。过道本来就不宽敞,居民在屋外搭建了洗衣台盆,有的还从窗户里拉出电线为电瓶车充电。
“这里私房较多,多为二层式矮平房,前后屋间距较小。”邮电新村居委会书记林友庆介绍,有些居民在过道上铺两三层木板、防水布,遮雨又遮阳。弄堂里、过道内、房间里随处可见私拉电线,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由于没有物业和业委会,居民遇到困难只能向居委会求助。为此,居委会成立了消防队、巡逻队等,邀请居民担任志愿者,每天不定时巡逻。54号底层居民董金宝既是社区里的消防队长,又是巡逻队副队长。为何担任这么多职务?他憨憨地笑道:“因为我是志愿者里最年轻的,今年56岁,身强力壮。每天晚上巡逻三次,连续走一个半小时,不累!”
宝山路街道257街坊,曾因开发企业资金链断裂而搁置16年。同样隶属257街坊的静安区止园路184弄居民桂小曼告诉记者,2003年年初,他们突然听到好消息,有开发商参与旧城区改建。不久后,工作人员挨家挨户收户口簿,桂小曼以为很快要搬进厨卫独用的商品房了。可一个月后,户口簿归还,再也没有任何关于旧改的消息了。那年,桂小曼70多岁的老母亲睡在二楼房间里,他们夫妇俩带着13岁的儿子挤在阁楼里。
今年,桂小曼和邻居们突然听到旧改重启的好消息。如今,走在257街坊,沿街的墙壁、弄堂口悬挂着一条条红色横幅:“政策前后一致,早签约早搬迁”“保障居民权益,维护居民利益”……
“一地一策”激活“老大难”
宝山路街道257街坊动迁,正是碰到了上海旧改过程中的一块硬骨头——毛地出让问题。静安区建管委副主任、旧改总办副主任凌斌介绍,“宝山路街道257街坊,在2003年被一个外资置业公司取得土地使用权,在征收的过程中,这家企业发生重组、并购,资金链断裂,导致项目搁浅。”
随后,通过多年的谈判、协商,在静安区委、区政府的牵线下,区属国企联手进行征收和开发,减轻原开发商的资金筹措压力,激活这块“毛地出让”。记者获悉,目前,宝山路街道257、258街坊地块因旧城区改建划定的征收范围为:东至止园路、南至中华新路、西至西藏北路、北至芷江中路。其中,257街坊权证1528证、1849户,258街坊权证303证、404户,共有1831证、2253户居民、59家单位房屋将被征收。
8月31日下午,宝山路街道257、258街坊旧城区改建一轮意愿征询以99.57%的高比例通过,10月又启动入户“两清”摸底工作,如果进展顺利的话,今年12月份,成功签约的居民有望搬离二级旧里。
除宝山路街道257街坊外,目前上海中心城区剩余“毛地”30块,涉及二级旧里以下房屋约52.8万平方米,居民约3.6万余户。它们又该如何从沉睡中被激活?上海市旧改办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上海摸底调查了这些地块,形成“一地一策”,千方百计激活“毛地”改造。对一些实力不足的开发商,政府会牵线搭桥,为其寻找合作伙伴;对“毛地”地块开发商无意实施或要求超越规定的,将在年内依法启动收回开发权。未来,上海还将完善对于“毛地”地块的叠加政策,在规划土地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再叠加限价适当放开等政策,突破改造瓶颈。
本报记者 杨玉红 裘颖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