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9日 星期五
迎春(版画) 春到人间从此立 一袭梅香迎新岁 灯节与灯谜 少就是好 “豪密”:中共最早密码 书斋随感
第14版:夜光杯 2020-02-03

灯节与灯谜

王兆贵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将元宵节灯彩盛况描绘得如梦如幻: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每逢上元张灯,为了增添情趣,人们会在花灯上书写谜语或藏头诗,任人揣摩,谓之商灯。猜中谜底的,通常会得到一些香囊、文房四宝之类的彩头,或将花灯拎走。元宵节猜灯谜的习俗,兴起于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和周密《武林旧事·灯品》中都有记载。大都会汴梁先后有宋庠、叶清臣、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秦少游等文人聚集于此,以隐语相酬和,创作了大量的灯谜,使之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并留下文坛佳话。这一民间风格浓郁的文字游戏至明代逐渐走向成熟,至清代中叶又得到新发展。在《红楼梦》中,曹雪芹曾用两个章回的篇幅,详细地描述了猜制灯谜的场面,先后出现了27条灯谜。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有家《铁报》,陈蝶衣、邵飘萍、吴崇文、柯灵等曾先后担任过主编。这年春节,该报以悬赏形式连续刊登10条灯谜,全部猜中者可获得美丽牌香烟三听、马敦和礼帽一顶、培罗蒙西装一套,10日内寄往报社有效,元宵节在报社门口揭晓颁奖。一时间竞猜者踊跃,《铁报》销量也因之猛增。正月十五晚上,主编何月珊当众宣读了谜底和获奖者名单,人群中发出一阵阵欢呼。但当人们听到获奖者竟有百人之多时,不禁怀疑小小的报社能有这么多经费发奖吗?奖品端上来后,何月珊拿起美丽牌香烟置于耳旁敲了三声,说这是香烟三听,然后将马敦和礼帽戴到头上,说这是礼帽一顶,接着把培罗蒙西装往身上一披,说这是西装一套。原来,出谜的人将量词“听”“顶”“套”巧妙地别解为动词,与读者们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

猜灯谜,同行酒令、对联句一样,是人们在年节假日、茶余酒后娱乐消遣的一种文字游戏。

作为一种文化活动,灯谜的运作过程分为制谜与猜谜。从游戏角度说,猜谜者的角色像侦探,探求谜底的过程像破案,个中滋味很耐咀嚼,能让人不必历恐怖之险,就能过把破案之瘾。制谜者像军师,除了要布下迷魂阵之外,还必须有意地留下蛛丝马迹,以便猜谜的人发现端倪,窥伺破阵,使人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氛围中渐入佳境,领略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