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02日 星期三
为千家万户团聚  雨后 沙溪古镇(水彩画) 窗前小诗 生活课:日常——修伞 “煎万茶” 其实,从未一个人 寻欢琐琐记
第12版:夜光杯 2020-02-10

“煎万茶”

袁晓赫

过去,井冈山的关北乡间用以待客的各种“零吃”统称为“万茶”,因为有五花八门,故曰“万茶”。有糖晒、盐渍、醋浸、锅炒、火焙、水煮等等,其中,以“油炸或煎”为主。“煎”,实为油炸。

乡人或有喜事,如“收亲”(即结婚)、嫁女、伢崽“三朝酒”或“周岁酒”、老人做寿、过屋(即乔迁),或是过年,有客要“得应”,自然要“端万茶”,“煎万茶”。

过年边,“煎万茶”,早的,在农历二十,最迟不过二十八,因为二十九是最后一个可以“打堂毛灰”的日子,即以厨房“灶面”为重点的大扫除,过去乡间厨房灶膛火塘以烧柴为主,一年下来,乌黑的烟灰凝结在楼伏、楼板以及厨房里的家什上,俗言“堂毛灰”。所以,在二十九前,家家户户赶着“煎万茶”,大灶烧柴、大锅烧油,油烟滚滚、火灰腾腾。

“煎万茶”,糯米先用清水“浸生”一天一夜,再一盘一盘沥干置于“木臼”内,用“木棰”打成粉。男丁抡捶打,女眷筛粉,筛出的粗粒再放回“木臼”打。筛粉的用具叫“筛盘”,篾制、圆形,一面绷有能漏下细粉的滤网,装粉的是“团箕”(篾制、扁圆形),粉打好了,即开始“做万茶”,边做边“煎”。

“万茶”多是三种外形:“油炒俚”(即现市面上的兰花 根”),“尜(ga)俚”(相似“巧果”),“煎豆”(黄豆或花生仁、外面裹着粉,现市面上最多)。

先和面,用开水化红糖和好糯米粉。

制“油炒俚”,则如擀面擀成扁平带状,用刀切成一根根筷子头粗细、寸半许长,油一炸,如同“妹俚仔”小手指一般粉嫩;

做“尜哩”,要擀得更扁更宽,然后中间对折成双层带状,从对折底部开剪,一短一长剪口,短剪留缝,长剪断成“句”,一“句句”掀开、稍稍拉平,一头弯过从缝中间穿过,轻轻一拉就成立体的长菱形,油炸硬化,有菱有角,撑起有空隙,待客装盘有“下落”(即看起来较多);

“煎豆”是个技术活——要在豆子(或花仁)外面裹一层粉,又不露“陷”,这活看易做难。

“煎”出的各种“万茶”,以干索(即不油乎乎)、饱满、膨松、香脆、粗细均匀、色泽金黄为佳品。“万茶”煎得多不多,反映出一户人家的殷实程度,煎得好不好,影响到当家娘婆持家的声誉。

到了年底,各个村落“满世界”都弥漫着“煎万茶”的诱人香味,那就是关北过年的味道。

现在,市场繁荣,各种“万茶”应有尽有,做“万茶”都用电动磨粉,又快又细,“木臼”“木棰”“筛盘”“团箕”等在“民俗馆”里看到,很少有人家再“煎万茶”了。但是,过去“煎万茶”都是用茶油煎的,不用那“茶油”,真品不出传统的美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