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
我书房门上,悬挂一傩面。好似江西人高悬门上、用来辟邪的吞口。
傩来自远古的祭礼,夏商已有之。人扮神灵,以驱鬼逐疫。我国江西、湖南、贵州、福建等多地皆有傩。举行傩驱仪式时,都要戴上模样凶厉的傩面。但各地傩面都用木头雕成,上施彩绘。
我这个傩面与众不同,以竹条为骨架,上糊纸多层,以红绿黑白黄五彩绘之,复罩清油,这种傩面极其罕见。尤其是这傩面极轻,适于傩舞傩戏。其形象,似虎面,凸目隆眉,额头有角,下边张着血盆大口,呲獠牙,垂着一条活动的大舌,应是某一神兽。我四处打听,皆不知其详,也无人见过。这傩面的背面有我当年记下的一段题字。字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在翻译家杨宪益家见此傩面,甚爱之。杨说此面是廖承志先生赠送他的。原物来自广西,人赠予廖承志的母亲何香凝。杨说你若喜欢就拿去,我说太珍贵,不敢取之,杨说你这次不要就没下次了,我便鼓起勇气,取来挂在家中。”
杨宪益是我国老一辈翻译家,从事中译英的工作,曾与夫人英籍人士戴乃迭合译的《红楼梦》和《儒林外史》,都是这些名著最早的英译本,在海外影响颇大。他们将我的小说《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感谢生活》等译成英文。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与杨老及夫人很熟,钦佩杨老的学识,喜欢杨老的率真、正直与随性。他和戴乃迭都嗜酒,我尤其喜欢看他与戴乃迭全喝醉了时,相对胡言的样子。我说那是一种“天堂里的对话”。
杨老的妹妹杨苡也是翻译家,如今已近百岁。杨苡与我岳母是年轻时的好友。我的书房里还保存她翻译的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英译本,四十年代新译文丛刊出版。虽然破旧,我亦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