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新
人类最可贵的是探索精神,如论生存之道,则有不及植物之处。但这是不足为奇的,植物经过亿万年的世事沧桑,人类的历史实在还太短。
根据DNA的比对,16亿年前一次质体(单细胞真核生物)内的共生事件(一个不会光合作用的单细胞真核生物与另一个会光合作用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发生了共生关系),促成了植物的诞生。简单说,植物获得了通过光合作用吸取养分的本领。因此有人说,植物这名称,管它叫“古质体类”更为准确。但为了与“动物”之称相对应,还是用“植物”来得方便。
迈克尔·波伦(美)在《植物的欲望》一书中谈到:植物是自然界的练金士,是把水、土和阳光改造成为一系列珍贵物质的专家。并称“光合作用”是“一种把阳光转化为食物的奇妙招数”。
植物共生的本质造就了其生存能力的强大。植物用于维系生存的养分,直接取自大自然,而不是必须吞噬其它生物。动物的生存受到食物的限制,往往有你死我活的残酷。如果某一食物链发生断裂,将导致严重的生存危机。
植物繁衍方式也具有优势。它们凭借大量的种子传播开来,并通过使自己成为食物,由迁徙的动物和候鸟担任义务的投递员,将种子带去远方。种子的生存能力极强,不像鸟类的蛋那样脆弱。试想,如果我们要把一批种子运往外星,所需成本是最低的,如果运送鸟蛋就要提高成本,倘若运送一批人,成本将会高得离谱。
植物以甘美的果食吸引人类,亨利·大卫·梭罗在瓦尔登湖畔写道:“苹果树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两者关系密切,是引人注意的。”人类发现了苹果,并大量栽种,而苹果树则得以繁荣。
植物的再生能力让人类望尘莫及。人类失去肢体,无法复原,而假肢对人来说是痛苦和不自然的。植物被砍伐后都可以抽出新枝。它们可以复制自己,而人类的克隆技术则处于起步阶段,且面临社会伦理观念的极大挑战。植物中的长寿者,也是人类无法企及的,几百年的树龄不算什么。
植物的生存之道最成功之处,是它们成为了地球环境的主导者,它们的生存状态,甚至决定了其他生物的生存命运。植物兴则万物兴,植物亡则万物亡,恐怕一点都不夸张。
植物于4亿年前登陆,在约3.5亿年前的泥盆纪中晚期,地球上出现了森林。森林改变了地球的环境,为大地披上了绿装,完善了地球生态系统,也为动物的登陆创造了条件。而人类如果能从植物的生存之道中取到真经,或悟出点什么,必然会完成自己新的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