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梅(右一)在葡萄牙里斯本街头向民众宣讲西藏、新疆的真实面貌
马丽梅在中国藏区采访时与藏族企业家交流
马丽梅采访G20杭州峰会
文/殷灵
人物名片
马丽梅
葡萄牙葡新报社长
葡新国际文化传媒董事长
1999年,马丽梅孑然一身从家乡广东远赴葡萄牙,从此开始了异乡的生活。选择葡萄牙的理由很简单,她的姐姐在葡萄牙。不甘于平淡生活的马丽梅,希望在这里寻找人生的另一种可能。她在亲人的餐饮店里打过工,自己开过百货店。最终,华文媒体成了她坚持至今的事业。
在葡萄牙,做媒体并不赚钱,但她说,自己是一个有新闻理想的人,哪怕贴钱,她也要坚持下去。如今,她创立的《葡新报》,正从单一的传统媒体,逐渐发展到现在的全媒体平台,包括了网站、报纸以及微信公众号、微博、推特、脸书等渠道,成为葡萄牙社会具有影响力的华文媒体。
虽然身在海外,拥有两个女儿的马丽梅一直对中国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她坚持教育自己的两个女儿,特别是出生在葡萄牙的小女儿学习中国文化,时刻提醒她们不能忘了自己的根本。
1
做媒体不赚钱,选择只因热爱和责任
当年出国的决定,对于马丽梅来说极为艰难——那时候,她的大女儿才五六岁。好在父母都健在,她把女儿托付给父母暂时照顾,相信很快就能在外站稳脚跟。
到了葡萄牙,她先是在亲人的餐饮店打工,后来自己出来开过百货店。马丽梅毕业于中文专业,平时也喜欢舞文弄墨。因此,那几年她白天看店,有空就写写文章,晚上上网逛逛论坛,有时候,一腔热血的她会在论坛上跟别人“唇枪舌剑”战到天亮。马丽梅说,她看不惯网络上崇洋媚外的风气,忍不住就跟那些网友辩驳。
马丽梅还尝试着把自己写的文章投给西班牙一家比较有影响的华文报纸《华新报》,没想到很受青睐。熟悉了之后,2005年,马丽梅和《华新报》合作在葡萄牙开设了分社。2006年,分社独立了出来,后来更名为《葡新报》,成为葡萄牙华人华侨一周一期的精神食粮。
那时候,葡萄牙华人社会各方面发展尚未成熟,而葡萄牙的移民立法也未完善,很多刚从中国过来的移民遇到很多问题,靠个人的力量去解决很是艰难。那时候的网络不像现在这样发达,华人同胞也大多不通葡语,他们获取的信息来源主要靠当地的华文媒体,马丽梅说,华文媒体要肩负起这份责任,让同胞掌握时事,了解海内外社会的变化。
创业之初,马丽梅经常带着记者到一线采访报道。2011年底发生的一件事情,可以说是旅葡华人社会的一个转折点。那年临近圣诞节的一天深夜,在葡萄牙北部的一个华人商业区,两个中国侨胞在回家路上遇上了两个当地人抢劫。警察赶到后,怀疑被抢劫的华人开了枪,就把他们一并带到警察局。案件很快开庭。因为担心华人可能遭遇不公正的审判,当地侨胞纷纷关闭商店,赶到法院门口声援同胞。马丽梅和记者也守在现场等待结果。到下午5点多,法院门口已聚集了三四百位侨胞。当地主流媒体的记者也来了不少。晚上7点30分,两位侨胞终于获释,现场掌声响彻整个市中心。“这是旅葡华人的第一次正面维权,也让我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期待。”马丽梅说。
报社刚开始发展的时候还是挺乐观的,但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传统媒体受到很大的冲击,生存艰难,《葡新报》也遭遇进退两难的处境。2014年,经过短暂的停刊休整,《葡新报》注入了全新的血液,重新出发。除了一些技术人员,报社聘请的记者和法律顾问都是研究生,甚至博士生。他们来自不同的专业,在各自的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他们的文章给读者带去了不一样的视野。
很多人问马丽梅,做媒体并不赚钱,为什么还要坚持下去。马丽梅回答说:“这是我的兴趣爱好所在。我大学读是中文专业,我热爱新闻事业,可以说是做一行爱一行。”
在马丽梅看来,时代在改变,华文媒体也要寻找出路,跟上时代的步伐,转型发展。她的葡新国际文化传媒也从单一的传统媒体,逐渐发展到现在的全媒体平台。除了网站和报纸,他们还开设了微信公众号和微博、推特、脸书等平台账号,并与数十个国家的华文媒体和中国主流媒体合作。
马丽梅说,虽然坚守很艰难,但她不会轻言放弃。身边的很多媒体同仁也是这样的想法。
2
玉树之行归来,华文报纸增加葡文版
马丽梅说,报社发展至今已经15个年头了,在新闻事业的道路上,她收获了很多感动和鼓励。感动于读者的肯定,感动于同事的付出,也感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人和一些事。
2012年开始,马丽梅作为海外华文媒体代表,每年都受邀回中国参加中央统战部组织的活动,每年都去一次藏区,每去一次都有不一样的感动。2014年,她第一次来到青海玉树,那是玉树地震后的第四年。“我听他们介绍,地震把当地90%的建筑都摧毁了,但我从空中俯瞰市容,眼下是一排排白色的房子,中等城市的规模已经恢复成形了,而且很漂亮,完全看不出来过去的磨难和沧桑,心里颇有感触。下了飞机,我们和这个城市又有了零距离的接触,到最后离开时,我们所有人都哭了!我真心感受到中国的不容易,也真的被那些默默付出辛劳的工作者感动了。”
回到葡萄牙,马丽梅做了一个决定,在每周发行的《葡新报》里加插葡文版,并定期将报纸送给葡萄牙友人及各行各业的协会,她希望将中国最新的面貌呈现给不了解中国的外国人。
为了让更多外国人了解西藏和新疆的真实历史和现状,马丽梅在当地侨领支持下,编写印发大量宣传资料,带着记者在里斯本人流最多的商业地带进行派发、讲解。她还频繁地参加一些葡萄牙人的交流协会,向与会者介绍中国的最新变化和两国之间的商业资讯。
马丽梅说,一直以来,西方人民通常只能通过西方媒体去了解中国,但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并不全面,也不客观真实。现在的中国已经大不一样了,但西方媒体还是用老的“有色眼镜”看中国,所以,华文媒体也应该主动出击,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去讲好中国故事,“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3
时常教育女儿身在海外不忘根本
以葡新传媒为媒介,多年来,马丽梅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国门,承办过中国书画展、摄影展等活动;曾促成葡萄牙和中国在艺术、足球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为葡萄牙企业开拓中国市场提供帮助。
在中国驻葡萄牙大使馆的支持下,里斯本华人侨胞每年都会举办“欢乐春节”大型庙会等活动。马丽梅每年都带着记者参与报道,向葡萄牙民众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华人的友善。有一年,为了让春节活动更吸引葡萄牙友人,马丽梅还发动一些中资企业提供奖品,组织现场的葡萄牙人用毛笔书写中文。结果,从一般民众到警察,从学生到现场维护人员,两天时间写满了10张大宣纸,有些人还写得像模像样。
马丽梅说,虽然她身在国外,但对祖国一直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不能割舍。她说,无论自己身在何处,都不能忘了自己的祖国。她也经常这样教育自己的两个女儿,特别是在葡萄牙出生的小女儿。马丽梅坚持对女儿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并时刻提醒她们不能忘了作为华人的根本。她说,虽然自己不能带给她们很丰富的物质生活,但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不能或缺的精神生活。
谈及自己的事业,马丽梅说:“理想和情怀也许不能带来荣华富贵,但可以让我在新闻事业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过去,她不后悔走上新闻媒体的道路,未来,她还将继续走下去。最后,她引用沈复在《浮生六记》中的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心态:“人生碌碌,竟短论长,却不道荣枯有数,得失难量”。“有此一事,为之坚持,此生足矣。”马丽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