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在冬天开业卖冰淇淋 新产业新业态 有望成新引擎
第17版:新民财经 2020-05-09

新产业新业态 有望成新引擎

百家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占比高图IC

首席记者 连建明

一年一度的上市公司年报大戏落幕。除了个别公司因疫情影响年报发布延期外,超过3700家公司按期发布了2019年年报,与此同时,2020年一季报发布也同步结束。2019年上市公司业绩稳健增长,分红额更是再创历史新高。今年一季度疫情严重冲击了上市公司业绩,但上市公司克服各种困难,勇敢前行,一些公司依旧保持增长,成为逆境中的王者。

1 上市公司分红创新高

本周沪深交易所发布的上市公司业绩分析显示,2019年上市公司业绩保持稳健增长,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实现净利润总额超过3.8万亿元,同比增长8%。

沪市主板有1476家上市公司对外披露2019年年报,另有38家公司披露年度主要经营业绩信息,全年共实现营业收入37.21万亿元,同比增长9%,约占全国GDP总额近四成;共实现净利润3.19万亿元,同比增长9%。其中,九成以上公司实现盈利,共计1370余家。同时,经营质量上稳扎稳打,共实现扣非后净利润2.97万亿元,同比增长8%。

值得一提的是,百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克服新冠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全部披露了2019年年度报告,或按要求以上市公告书的形式披露了2019年主要经营数据。科创板公司上市首年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共实现营业收入1471.15亿元,同比增长14%;归母净利润178.12亿元,同比增长2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158.98亿元,同比增长11%。同时,盈利质量稳步提升,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97.08亿元,同比增长75%。其中,七成公司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八成公司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增长,九成公司扣非后实现盈利。

深市2232家公司中2150家按时披露了2019年年报,2019年深市公司营业总收入13.3万亿元,同比增长10.2%(*ST盐湖因异常巨亏剔除);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6320亿元,同比增长3.4%。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分别实现净利润3565.1亿元、2235.7亿元和519.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2.4%和29.1%。

两市公司注重回报,继续高分红。沪市共有约1110家公司推出分红方案,占全部盈利公司家数的81%,整体分红比例32.4%,合计分红金额1.07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其中,810余家公司分红比例超30%,约230家公司分红比例超过50%,工商银行的分红总额最高,达937亿元,22家公司的派现金额在100亿元以上。

深市65.4%的公司推出现金分红预案,分红金额2879.5亿元,同比上升10.5%,股利支付率为33.6%。深市盈利公司中,20%的公司股利支付率超过50%。2017-2019年连续三年分红的公司有1272家。

2 疫情冲击一季度业绩

今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上市公司业绩受到极大冲击。据同花顺iFinD统计,有可比数据的3777家公司,今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总额8197亿元,同比下降23.49%。

深交所报告显示,2230家深市公司披露了2020年一季报数据,2020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同比下滑8.1%,净利润同比下滑25.8%,好于1-3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36.7%的降幅。在盈利状况方面,深市公司亏损面为33.9%,高于过去三年一季度平均15.2%的水平,有409家公司近三年首亏。

但是,上市公司显示出韧性,仍有36.3%的公司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25.3%的公司净利润增速超过20%。

尤其是大公司抗风险能力凸显,疫情对龙头公司的影响相对较小,深市市值前10%的公司,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0.2%,净利润同比增长1%,明显好于深市整体水平。部分新兴服务业逆势增长,如在申万三级行业中,互联网信息服务、多业态零售等细分行业净利润涨幅都在20%以上。

百家科创板公司,今年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8.44亿元,同比增长14%,是唯一业绩增长的板块。不过,受新冠疫情影响,科创板上市公司一季度业绩呈现分化格局。百家科创板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261.14亿元,同比下降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合计21.99亿元,同比下降13%。收入方面,增长和下滑的公司各占一半。

3 银行成A股中流砥柱

银行股成为A股市场的中流砥柱,尤其是今年一季度,银行整体业绩稳健增长,有力地抵消其他公司业绩大幅下降。

37家银行2019年实现净利润总额1.67万亿元,同比增长6.94%。银行业绩在沪深公司利润总额中占了43%。

今年一季度37家上市银行实现净利润总额4897亿元,同比增长5.54%,银行业绩占上市公司全部利润的60%。正是银行业绩稳定,使得一季度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只下降23.49%,

消费类公司依旧保持稳健增长,尤其是贵州茅台。无论年报还是今年一季报,每股收益之王还是贵州茅台,2019年每股收益32.8元,今年一季度每股收益10.42元。

2019年该公司创下历史最高的净利润——412亿元,同比增长17%,没有想到今年一季度净利润依然增长17%达到131亿元。本来以为,今年春节大家不串门了,不聚餐了,白酒公司业绩会下降,没有想到无论贵州茅台还是五粮液等公司,业绩依然增长。

疫情再次证明,食品饮料公司绝对穿越牛熊,无论发生多大的事情,和吃有关的公司受到影响最小,因为还是得吃啊。今年一季度,生产速冻食品的三全食品、面包的桃李面包、零食的盐津铺子、面条的克明面业、酱油的海天味业、榨菜的涪陵榨菜等公司业绩都实现增长,其中三全食品增长5倍多,一季度净利润达到2.58亿元,已经超过2019年全年的2.2亿元。

看到疫情下的这个成绩单,也就可以理解消费股为什么出大牛股了。贵州茅台本周股价首次突破1300元大关,再创历史新高,继续成为A股市值第一股。

新兴产业公司也表现出巨大潜力。疫情期间,基于在线场景的服务业,以及互联网科技赋能的生产制造、物流仓储和零售等行业,展现出巨大成长潜力。与之相关联的上市公司,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上行势头,例如计算机行业的投资在疫情前已连续7个月上升,在疫情期间也表现出较强韧性,在生产和消费恢复后有望率先反弹,带动整体业绩回升。

今年一季度虽然上市公司业绩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但是,一季度业绩只占全年的20%,如果未来三个季度上市公司业绩能够恢复正常,那么,今年全年看降幅有限。为应对和消除不利影响,我国宏观政策的对冲力度逐步加大,为上市公司的业绩改善营造良好环境。疫情期间表现亮眼的新产业新业态,有望成长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也将为这类公司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相信上市公司可以克服各种困难,稳健前行。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