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打造长江经济带生态大保护标杆 今年申城逾95%居民区垃圾分类要达标 深入实施重大战略 着力培育新增长点 临港新片区发布金融创新“50条”
第2版:要闻 2020-05-09
力争实现“来得多”“走得远”“打得响”“干得好”“留得下”

临港新片区发布金融创新“50条”

昨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会同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银保监局、上海证监局、市金融工作局共同发布《全面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金融开放与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在落实新片区对外开放、强化制度创新、培育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加强服务保障等五方面提出了50条金融创新举措。

《若干措施》有哪些亮点?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武伟指出,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全面落实全方位、深层次、高水平的金融业对外开放,着力推动外资机构“来得多”

具体举措有:积极吸引外资设立各类机构,主要包括支持设立合资理财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人身险公司和养老金管理公司等,支持跨国公司设立全球或区域资金管理中心等总部型机构,深化QFLP和QDLP试点。

加强与国际接轨的制度建设,主要包括支持金融法律服务专业机构发展,实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境金融税收政策,探索金融交易数据跨境流动。

大力引进海外优秀金融人才,主要包括对境外高端紧缺人才给予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补贴,在来华工作许可、签证加分、永居申请、职业资格认定等方面给予支持。

●进一步强化开放型经济制度创新和风险压力测试,着力推动金融创新“走得远”

具体举措有:新片区将实施资金便利收付的跨境金融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探索建立本外币一体化账户体系,拓展自由贸易账户功能,探索外汇管理转型升级、率先实现非金融部门资本项目可兑换。

实施高水平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措施,主要包括试点优质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支持企业和金融机构参照国际通行规则开展跨境金融活动,支持离岸转手买卖、跨境电商等新型国际贸易发展。

提升跨境金融供给能力,主要包括开展境内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业务,支持金融机构开展跨境证券投资、跨境保险资产管理等业务,探索设立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

武伟指出,这些措施大部分将在临港新片区先行先试,突破力度较大、政策含金量较高。

●加快培育具有较强国际国内金融资源配置能力的金融及相关机构体系,着力推动金融品牌“打得响”

具体举措有:支持设立各类总部型或功能性机构,主要包括支持各类金融机构打造总部级别的专业化、功能性平台,支持设立金融控股公司。据悉,目前多家银行已明确在临港新片区设立跨境业务中心、跨境托管中心、跨境银团中心、金融创新中心等平台,进一步提升临港新片区金融服务的能级。

集聚发展各类资产管理机构方面,支持银行理财子公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证券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专业子公司,支持投资类公司设立并提供高效便利服务。

加快建设金融科技生态圈方面,支持数字银行、智能投顾、保险科技、数字支付等金融科技发展,试点开展“监管沙盒”机制,支持设立金融科技公司、金融科技实验室、企业技术研究院等。

●建立和完善金融支持重点产业发展的生态体系,着力推动服务实体“干得好”

具体举措有:加大对重点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主要包括出台融资担保、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财政政策工具,支持开发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商业性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长期信贷资金,鼓励发行“双创”金融债券服务区内科创企业。

拓宽科创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主要包括支持各类金融机构专业子公司开展股权投资,吸引各类社会资本组建产业发展基金群,出台科创企业挂牌上市扶持政策。据悉,目前临港新片区已吸引了包括上海长三角中银资本股权投资基金、上海建银长三角战略新兴科创基金、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科创产业投资基金在内的多个基金落地。

依托产业优势促进跨境业务和离岸业务发展,主要包括依托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打造融资租赁产业高地,大力发展高端航运金融业务和期货保税交割等。

●强化个性化的综合服务保障,着力推动金融资源“留得下”

具体举措有:加快金融集聚区建设,主要包括吸引各类金融机构、功能性机构和专业服务机构入驻,支持新设机构享受落户奖励、税收奖励和办公用房支持等政策,支持金融人才享受税收奖励、落户、住房、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优惠政策。据悉,目前中国银行等20多家金融机构和企业拟在临港新片区新建办公楼,其中9家与管委会进行了集中签约。

支持金融业务创新发展方面,主要包括建立重大项目服务专员机制、金融创新协调推进机制、产融合作长效工作机制,设立临港新片区金融业务创新发展资金开展金融创新评选。 本报驻临港记者 杨欢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