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书法 克里木的歌声,还在 “淮国旧”和我的百花搪瓷锅
第20版:金色池塘/往事回眸 2020-05-09

克里木的歌声,还在

□秦来来

因为克里木,我们听到了用汉语演唱的新疆维吾尔族歌曲;在克里木的歌声中,我们见到了美丽的达坂城姑娘,幸福的库尔班大叔,还有美丽的塔里木湖和香又香的羊肉串。

1991年,克里木51岁,那年他随总政歌舞团来上海演出,我和同事康秋芬一起到他们下榻的延安饭店采访了这位歌唱家。

“我是人民培养的歌唱家,我要为人民歌唱。”克里木对我们敞开心扉,表达了如此的心声。

他的演唱,充满了幽默和强烈的生活气息,深受大家的喜爱。他的谈吐,充满了幽默和朴实的真实情感,打动我们的心房。

克里木的父亲是新疆吐鲁番一位民间艺人,新疆一解放,他就带着一家老小,全部加入了解放军文工团;当年只有11岁、刚上小学2年级的克里木就展示了这方面的天分。

1959年全军文艺汇演在北京举行,“我是头一次来到北京,那时候新疆还没有火车呢。我们开始骑毛驴、骑马,以后又坐车来到了兰州,到了兰州才坐上火车来到北京。”克里木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还是十分兴奋,“火车没有卧铺,全是坐的,还是特别高兴,没坐过火车呀。而且,我们出来的时候新疆这边还在下雪呢,完了以后身上越走越轻,路上越走越美,直到这个天堂似的感觉,你知道吗?”

这次汇演彻底改变了克里木的命运。他演唱的是由王洛宾创作的《日夜想念毛主席》。第一次上北京,第一次参加这么高规格的汇演,怎么才能唱好这首歌呢?演唱时,他穿上新疆民族服装,尽力揣摩一个边疆少数民族农民兄弟对党和毛主席的感激之情。这首歌歌词本身写得好,写出库尔班大叔的内心感受,反映新疆人民在新中国成立后过上幸福生活的激动心情;再加上克里木以库尔班大叔的身份,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呈现在舞台上,成功了。作为第一位用汉语演唱维吾尔族歌曲的歌手,克里木出色的演唱受到了毛主席的赞扬,也让汉族同胞知道并了解了新疆的维吾尔族。

这首歌不仅在全军汇演得奖了,随后又让他参加了国庆十周年的演出,是在刚刚落成的人民大会堂。总政歌舞团看上了这个演唱幽默、诙谐,特别是新疆维吾尔族的青年歌手。从此,一位扎根部队、深入生活,为人民创作、歌唱的歌唱家诞生了。

克里木告诉我们,总政歌舞团的演员,基本上是要求自己能够创作编写,因此他不光是一位表演艺术家,还是一位创作型的歌唱家。他演唱的歌,大部分都是他自己写,《阿凡提之歌》《塔里木河,故乡的河》《库尔班大叔你在哪儿》《羊肉串香又香》《嫁不出去的姑娘》……朴实的歌词、欢快的旋律,和着浓郁的西域风情,深受大家的欢迎和赞赏。

克里木不懈努力,先后6次立功,1次二等功,5次三等功(当年);国家和人民对于他的贡献给予了很高荣誉,那年,他已经是副军级的部队干部了。

克里木说,我是一个部队的歌手,我就应该为我们的部队、为我们的战士歌唱。他讲起了到老山前线慰问,头天和一些小战士一起喝酒、聊天,为他们唱歌,过几天有些人就永远离开了。他表示,我们活着的人,有什么理由不为他们尽心地歌唱呢?他说,我是一个维吾尔族的歌手,我应该为民族团结做一些工作。他讲起了有时回新疆,有人对他说汉语很不理解,说他是汉人。对此,他明确地表示说,我们民族里有好人,也有坏人,要分清这个界限。我们一定要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这个一定要搞清楚,我愿意为此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

“人民给我的很多,我给人民的很少,我欠人民的多了。”克里木是这样说的,没有做作、没有虚伪,一如他歌声的朴实。

如今,克里木走了。愿黄浦江的水,伴随您的歌声;愿吐鲁番的风,见证您走过的路。

克里木先生,一路走好!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