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调级了也不要“野豁豁” 防疫调级20问
第3版:要闻 2020-05-09

调级了也不要“野豁豁”

方翔

因为“五一”假期调整休息日,今天上班族依然忙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与前几天相比,随着从今天零点开始,上海应急响应从二级响应调为三级响应,马路上已经可以看到不少人摘下了口罩,感受清新的空气,而有些人甚至在地铁也屏不牢了,不愿意再戴口罩。有关专家提醒,虽然应急响应调级了,也不意味着可以松一松、歇一歇,更不可以掉以轻心。

昨天,上海就个人科学佩戴口罩提出相关指引,不少场合可以“摘”,但有些场合必须“戴”,广大市民还是应该习惯随身“带”。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出门虽然不再必须戴口罩,但也不是不戴口罩,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特别是在乘坐轨道交通或长途客车,进入医疗机构、福利机构及学校等国家有明确要求的场所,必须佩戴口罩。即使在不戴口罩的场合,我们也应该保持社交距离。

随着复工复产复市全力推进、复学逐渐展开,我们正在逐渐步入常态化的疫情防控,也会遇到许多前期没有遇到的问题,比如:中央空调要不要开、学校对体能要求较高或者对抗性较强的项目是不是要恢复等等。虽然一些问题,有关部门已经给出了指引,我们可以按此去做,但很多问题都是新出现的,因而更需要我们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策略和措施。对于个人来说,最重要的则是积极做好科学防护,保持良好的卫生健康习惯,这样既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

从二级响应调为三级响应,意味着疫情的形势已经转“危急”为“可控”,但是新冠病毒还存在着,病毒传播的规律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疫苗和有效的药物还在研发当中,疫情的风险还没有完全清零,对于生活在上海的每个人来说,在日常生活中更不能“野豁豁”(上海方言,意为做事不讲规则、随心所欲)。

在常态化的疫情防控中,我们还是要减少人员聚集,注意保持一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减少开展非必要的聚集性的活动,如需聚餐,实行分餐制,以及使用公勺、公筷。一旦发生发烧等疑似状态还是要及时去医院发热门诊。只要我们每个人保持足够的定力,不松懈轻敌,不麻痹大意,共同筑牢防疫屏障,就一定能战胜新冠疫情。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