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云
前天深夜11时许,杨浦区创智天地的一名管理者在微信朋友圈感叹,作为大学路网红街区的管理者,心情很矛盾:疫情期间担心人流量少,商户经营困难;现在露天集市越来越火了,又担心人流量超负荷。
彼时的她,正在办公室通宵开会,连夜讨论如何解决当天大学路天地创市集、后备箱游园会这两个露天市集同时举办,造成人流翻番并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状况的问题。昨天上午10时,创智天地所在地五角场街道及属地公安、交警、城管、市场监管等各条线的十几名工作人员也聚到一起,在市集开市前定方案,派力量,全力保障露天市集和整条大学路的平稳有序。
昨晚,后备箱游园会9时准时关灯,10时,天地创市集也曲终人散。前天晚上持续到深夜11时30分的交通拥堵没有再现,管理方和属地管理部门都松了一口气。不过,露天市集留给城市管理的这道考题,依然萦绕在大家的心头:
“市集经济”炙手可热,在上海这座超大城市中,如何在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前提下,有序发展,良性发展?
上周末,我连续两天造访大学路,两次所见有点不一样。
周六这天下午,从地铁站出来,扑面而来的人潮便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在地铁站外广场上,4月中旬重新开放的天地创市集迎来了久违的人头攒动。沿着大学路走向锦嘉路成嘉广场大名鼎鼎的后备箱市集,短短几百米路却要走上十几分钟。原因无他,就是因为人气太旺,路人太多,不得不放慢脚步左右避让。
渐近大学路锦嘉路口,远远看见路口首尾相连停着三排车,其中还有几辆出租车。我吃了一惊,误以为出租车司机也来后备箱市集凑热闹。走到面前方才恍然,其实,左右两排停着的车辆的确是来参加市集的,夹在中间一排的出租车却是途经此处的 “吃瓜群众”,只是因为车流人流量太大,被挤在当中动弹不得而已。
旺盛的人气,让我吃了一惊,也让市集运营方、大学路管理方和属地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大呼意外。疫情前,大学路也很火,不过,最近更火了。网上网下的大量宣传不仅让市民都知道了大学路,也吸引了许多人想来这里练摊。上周末,后备箱市集的摊主数量超过预计,销售品类也超出了原先登记的范围,大学路上还出现了少量执意摆摊的流动摊贩,给有序管理带来了挑战,也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出行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系列问题突如其来,让管理者们度过了一个难眠之夜。周日上午,当我再次来到大学路时,改变已然发生:
后备箱市集位置后撤,不再占用锦嘉路近大学路口的公共道路。一排围栏围起市集,分时段限流的措施有效地还路于民,周边居民驾车出入不再困难,锦嘉路恢复畅通。同时,市集加强证照管理和业态管理,劝阻数名无证流动摊贩设摊,有相关证照的后备箱市集参与者则高挂“摊主证明”,加强身份识别。同时,街道统筹公安、交警、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全力开展各项保障和监管措施。
连夜解题之下,昨天的大学路网红街区重新恢复了红火而有序的美感。不过,下一个周末,又将是一次考试。
未来的市集经济应该怎样健康发展?
五角场商圈是首个“上海夜生活节”三大分会场之一,除了大学路,周边还有多个市集同时举办,无疑是对五角场商圈精细化管理水平的一次大考。周六深夜,五角场街道办事处主任周灵连夜给相关同事发了一条微信:“我们做的市集经济不是地摊经济,是有管理有秩序的市集,和过去‘脏乱差’的地摊及其销售的假冒伪劣产品有明显区别。”新型市集经济应该怎么发展?虽无先例可援,却可摸索前进。五角场街道正计划与广大摊主签订市集公约,加强自我约束,并起草负面清单,制定可清退机制。
精细化管理是优化营商环境、发展夜经济的有力保障。据悉,有关部门正在针对目前上海发展夜经济、露天经济带来的新问题征求各方意见,希望达到高质量的良性发展、有序发展。提升市集经济的品质与内涵,与超大城市的整体发展相匹配,市民喜爱的这些市集才有持久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