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
(书法) 金鱼 为了“爱情”,她投资120万元 囤书者说 生日这一天 四海论道
第19版:夜光杯 2020-08-18

生日这一天

刘伟馨

德国影片《拉腊》打开的方式令人惊诧:一个女人睡在床上,满脸愁容;她起身,打开窗户,搬张椅子,站了上去……柏林这座城市刚刚苏醒,难道她要在这样的早晨,了断生命?还好门铃响起,警察把她请去,为他们搜查楼下一个住户做旁证。

电影从这里开始,展开了这个女人一天的生活,她叫劳拉,这不是普通的日子,是她60岁的生日,稍后,我们还会知道,当天晚上,她的儿子维克托,还将举办他平生第一场钢琴独奏音乐会。导演扬·奥勒·格斯特,把故事设定在一天时间,用特殊的一天,浓缩劳拉的过往,她的内心撕裂和挣扎。显然,这不是一个幸福的女人,她从市政局退休,离婚,独处。她原来学过钢琴,后来老师说,她学琴只会让她的父母难堪,她停止学琴,转而用严厉的方法指导儿子弹琴,使他成为一个钢琴家,但儿子却和外婆住在一起,甚至连最重要的首场演出门票,劳拉也是自己从售票处购得。

劳拉穿着红色大衣,整部电影色调偏暖色,但这却是一部悲凉的电影,劳拉从早晨到夜晚,就像一条鱼,孤寂地在柏林游荡,街道、地铁站、咖啡馆、公园、音乐厅、服装店……很多时候,格斯特让她孤独的脚步,踩着柏林深秋的落叶;有一个镜头,干脆让她站在空阔街头的大鱼缸前,看金鱼游动;还有在公园里,前景的劳拉,看虚化背景里一对情侣划船,更显出她的孤单。

劳拉由科琳娜·哈弗奇扮演,这是一个强大的演员。劳拉总显得与环境格格不入,与人疏离隔绝,没有家人,没有朋友。儿子演出前,连打两个电话给儿子,都没有得到回音;去原来的单位,得知她在同事面前是一个令人愤恨的角色;和前夫相遇,被告知离儿子远一点;邂逅儿子女友,女友责怪她不相信自己的儿子;好心买蛋糕给母亲,不仅遭拒绝,还听到这样的话:“你折磨了你儿子这么多年,去这里参加比赛,去那里申请奖学金,每当演出临近,你就会剥夺他的自由,你反正只顾你自己,现在你感到孤单寂寞了,因为所有人都在避着你,先是你丈夫,现在是你儿子。”

电影里,科琳娜扮演的劳拉,常常板着脸,一副冷漠、茫然的样子,遇到怒不可遏的时候,还会有暴力倾向,比如,听到母亲这番话,立即扇了她一耳光;此前,听到儿子女友对自己的责怪,暗中折断了她练小提琴的弓弦。但你看劳拉在音乐厅门前,凝视海报上儿子的肖像,是如此情深;你也可以看到她的笑容,或者活泼的一面,比如,在音乐学校,遇到一个不愿学弹琴的学生,她打着节拍,哼着谱子,自告奋勇地教了起来,大概她想起从前自己教儿子学琴的情景。最显出劳拉无奈又可怜一面的是,她买下了儿子音乐会剩下的所有22张门票,可又没有朋友可送,在开演前,免费送给了不认识的人。

音乐会一场戏有点诡异,却最能反映劳拉母子间的关系。儿子开音乐会,母亲自然高兴、自豪,毕竟是她教会了儿子,但儿子真的弹奏自己作的曲子时,母亲却离开了现场(开演前儿子征求母亲对曲子的意见,母亲认为了无新意);儿子也感恩,演出结束后致辞:“我把这场音乐会献给我的母亲,没有她就没有我的今天。”并送礼物给母亲,但母亲真的想和他聊天,他却借口累了;音乐会后的庆功会,母亲没有被儿子邀请,走道上,两人相遇,沉默、对视,又分开……

这部电影,有一个强有力的转折,教过劳拉的老师,告诉她,其实她有弹琴的天赋,当时说她不行,只是用了一个激将法,可惜她真的退出了。真的吗?当劳拉看到邻居家的钢琴,再也无法抑制弹琴的冲动,镜头里,黑白琴键在她手下跃动,透出的是她后悔、愤懑、无奈的情绪发泄。如果说,她原来可以有不一样的人生,只是被她自己耽搁了,那么,在她60岁生日过后的日子,她还有可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吗?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