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江跃中)记者从今天上午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获悉,作为中国以色列两国创新合作的重要内容,普陀区中以(上海)创新园自开园半年多来,通过不断完善配套和服务机制,已集聚了31家企业/机构/项目,逐渐成为创新创业的一方“热土”。
中以(上海)创新园一期选址英雄金笔厂旧址,园区结合自身特色,产业聚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医疗健康与生命科学、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园区集聚的企业/机构/项目,涵盖智能制造、互联网信息、生命健康等多个高科技领域。除以色列企业外,世界环境处理专家“苏伊士”、国内从事非制冷红外成像与MEMS传感技术开发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睿创微纳”、高科技医疗企业“海每康”也纷纷入驻园区。尤其是“海每康”,已研发出一款可穿戴智能手套,戴在手上,即可自主识别用户的动作意图,辅助瘫痪用户完成握拳、提物等动作,这款全国首创的人工智能手套项目,已于近日成为上海市人工智能医疗辅助器具工程研究中心的战略合作伙伴。
中以(上海)创新园诞生之初,便注重优化营商环境,通过成立“服务企业专班”、提供“一站式服务”、举办相关资源和政策对接服务等措施,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加快项目落地。在2019年底制定的《普陀区支持“中以(上海)创新园”建设若干政策措施》基础上,继续深化实施细则,实惠落户企业。
知识产权保护也是园区特色,普陀区知识产权局在中以(上海)创新园挂牌成立,全市首创“驻点式”专业服务。今年4月,中以(上海)创新园知识产权巡回审判站正式揭牌成立,以司法力量助推园区支持产权保护工作。截至目前,园区入驻企业已拥有有效商标27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