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让更多青少年成为生命守护者
第4版:要闻 2020-12-18
学校在行动 上海在行动

让更多青少年成为生命守护者

同济小学的学生在练习打逃生绳结

孩子们在消防演习中学习正确灭火

“小医生”们在研讨设计人工肺系统

身背急救包为同伴“包扎”伤口

由同济小学编写的《小学生应急避险救护常识》已作为杨浦区生命教育共享课在区域内推广

本报记者 陆梓华 马丹 易蓉

这两天,“盛晓涵”的名字火了。他的身上,也是上海近年来持续开展青少年学生健康教育和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的缩影。

记者从市教委获悉,本市持续推动学校开展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教育,强调自助、互助和援助相结合。各级各类学校不断加强应急救护水平能力建设,通过加强卫生保健人员培训力度、校园应急救护基本知识与技能宣传展示活动、与红十字会部门开展学生应急救护能力培训、学生军训期间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打造应急救护知识宣教活动平台等方式,多措并举,不断提升本市教育系统师生应急救护意识与能力。

《上海市中小学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对学校开展“安全应急与避险”等健康知识教育的内容、课时等均提出明确要求。本市中小学校通过健康教育课程、主题班会活动、晨会等形式开展安全应急避险知识教育,并通过军训及公共安全教育实训,开展以“识险、避险、自救、互救”为主线的公共安全教育实训和培训及紧急救护、包扎、止血、固定、搬运与自救互救操作演练,使学生切实了解掌握相关急救技能。

依托卫生保健研训基地,本市也同时开展中小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及学校教师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培训对象为高等学校、中小学或幼儿园教师。采用理论授课与技能实训相结合的形式,穿插视频演示、教学示范、实际情景演练、案例分析、师生交流等多样化学习形式,熟悉掌握急救具体实施步骤及过程,熟练掌握各类常见伤害事故紧急处理方法,以及心肺复苏及自动体外除颤器使用。

市教委会同上海市红十字会每年定期组织开展包括学校救护师资培训、高校红十字救护员培训、高校红十字救护队培训、学校红十字救护普及培训、高校应急救护比赛等各项学校救护培训工作,进一步提升师生员工的应急救护水平。

虹口实验学校

六年级必修“第一反应”

“火灾起因可分为6种,每种火灾扑救方式也不相同。木材、纸张等类型的火灾可以用水灭火,但电器火灾、油锅起火就不能用水来扑。”在虹口实验学校,特设的消防体验馆呈现的内容直观形象又注重实战操作,学生在这里可以学习如何打绳结逃生、如何使用灭火器,还可以虚拟体验火灾逃生。

“安全教育,不是确保学校不出事故就行,而是要提升为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和理解;生命教育,也不是说不生病,而是帮助孩子打造一个有质量的生命体系。”校长胡培华说。作为上海市公共安全的示范学校,虹口实验学校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已有十余年,先后开设了消防第一课、水上安全、第一反应、心理安全和生命教育等系列课程。四年多前,学校引进了“第一反应”拓展课,纳入六年级学生的必修科目,帮助学生掌握CPR(心肺复苏)救护本领,学习基础急救知识、实操中暑、外伤、心脏病突发等症状处置的急救技能。学校还要求所有班主任学习“心肺复苏”技能,目前已有26位教师拿到了国家认证的相关证书。

“包扎伤口、搬运伤员、模拟驾驶……这些本以为很简单的事其实都很有技术难度,让我们提高了对生活中安全隐患的认知。”七(3)班徐逸雯说,生命不是画在纸上的图画,错了可以擦掉重新再画,生命如此宝贵,所以做到识险、避险、自救、互救很重要。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天山学校

ECMO搬进生物课堂

“患者男,65岁,发热一周,咳血8小时,体温最高达39.4℃。入院前,已经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天山学校的数字生命科学馆模拟医院送来了一位疑似新冠肺炎的“虚拟患者”,“小医生”们分成三个医疗小组为这名“患者”会诊。

“小医生”们戴上了AR增强数字眼镜,通过科学馆里的中国数字人体教学系统,查阅了正常的肺部X光片,并和患者的肺部X光片进行比对。经过一周治疗,“患者”的病情非但没有缓解反而日趋加重,尤其是心脏和肺部衰竭严重。“看来得启用人工心肺技术了!”课程指导老师吴承翰向“小医生”们展示了ECMO(人工肺,体外膜肺部氧合)的基本原理,并鼓励他们设计“我眼中的人工心肺系统”。“用气体交换装置来代替肺,增加通气装置和人工心脏,实现体外循环”……尽管“小医生”们的人工肺系统未能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但体现了他们对生命的思考和医学的想象力。

在天山学校,这样和学科融合的生命科学学科特色课程已经形成了课程群,分为基础普及类、兴趣提高类、创新拔尖类三类。这堂名为《呼吸系统与ECMO技术》的生物拓展课仅是“疫情中的生命科学素养”系列课程之一。

在天山学校,每名学生都有一本独特的《生命科学素养绿色护照》。校长焦勤说,“护照”是学校尝试建立多元的学生生命科学素养评价办法的一种形式。引导学生绘就生命成长的画卷,努力培育学生尊重生命会生活、善于学习会发展,勇于负责有担当等综合能力。

同济小学

特殊教室催生小达人

你知道消防安全结怎么打最牢固吗?你体验过从摇摇晃晃的绳梯“空降”需要多大勇气吗?如果遇到突发安全威胁,能做什么力所能及的事情来保护自己和他人呢?杨浦区同济小学有一间特殊的教室——上海市首个红十字生命健康安全体验教室。同济小学的每个学生都能在5年小学生涯中“打卡”生命安全技能。这里也诞生了一支熟知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热心传播健康安全信息的小达人队伍。

五年级的袁雨泽是社团急救小驿站的一员,他和小伙伴们也是生命健康安全体验教室的小讲解员。“我负责心肺复苏和胸部按压的部分,我们每个人都熟悉教室里的所有项目,对自己负责的板块也能做到精通。”有一次,妈妈做饭时切到了手指,袁雨泽赶紧拿出纱布帮妈妈包扎、止血。

看到格致中学盛晓涵哥哥做心肺复苏救老伯的新闻,袁雨泽很振奋,但他也坦率地说,平时的练习是在假人身上做的,遇到真人自己也会担心做不好影响救治。“但这不代表什么都不能做!我可以打救助电话,也可以帮忙维持秩序,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去年,袁雨泽就教会了幼儿园大班的弟弟拨打求助电话,他还教会了爸妈正确地打逃生绳结。在一次次社团活动里,他和伙伴们一次次地体验、反反复复练习,越来越有信心。他还记得三年级的时候第一次体验逃生梯,梯子又晃又陡,心里别提多紧张了,可是第二次、第三次……就是“小菜一碟”了;在地震模拟区,答错安全知识题就会触发模拟震动,地板剧烈晃动的时候,大家都有点害怕,可是现在,伙伴们都能冷静地闯关到底。

社团指导老师夏秀静介绍,社团立足现场、侧重现场急救,以初级生命支持为基础培养红十字青少年的自我防护意识,普及现场初级急救技能和识险避险知识,当面临突发事件时实施自救互救;同时通过培训使学生能在灾难事故现场抓住救援黄金时间,给自己和他人创造更多生存的机会,更有效地挽救生命、减轻伤残。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